整村脱贫如何实现人人脱贫?今年以来,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念好“精准”二字经,推出“菜单式”精准扶持,量身定制脱贫对策,蔡家镇茅湾村群众正在奔向小康之路。
精准调研:
找对“穷根”开“药方”
“以后家里的猪就可以运出去卖了,而不用抬十几里了!”村民石国勇曾经的烦忧没有了。而这,源于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实施的扶贫项目——果园路的建设。
2015年,茅湾村被纳入市级贫困村,作为该村扶贫集团的牵头单位——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一直在奔走。
今年4月15日,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石诗龙、副主任许荣生率队,深入该村实地调研时要求:一定要搞清楚影响全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结合群众意愿提出具体扶贫方案。
随即,经调研发现,基础设施薄弱是致富障碍,遂决定在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智力扶贫、公共服务、社会帮扶、金融扶贫等方面迅速突破,治本脱贫。
于是,4公里长的跃木路开建,年底前完成硬化;人行便道已建好5公里,年底前完成10公里;堰沟已维修2.5公里,年底前完成6公里……
萧山建工工业、津北贵福、萧山祥瑞、农商行江津支行、天助水泥等帮扶集团五家企业纷纷捐款,各项惠农资金走进茅湾村……
年底前,完善的基础设施将覆盖全村70%的人口,产业发展将覆盖到全村。
“底数清,才能对象准。”该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鲍名立说,目前,茅湾村贫困人口的家庭人员、现状及致贫原因等一系列指标均在掌握中,已精准识别出111户建卡贫困户、65户低保户、10户五保户,实行动态精准管理。
精准发力:
“一户一策”抓实效
贫困户精准识别以后,如何改变以往“撒胡椒面”输血扶贫的做法?他们的思路是:由贫困户“点菜”,扶贫集团“下厨”,针对他们各个家庭情况,在造血功能和扶智上,因户施策,明确目标、责任到人、限期脱贫。
茅湾村村民、贫困户程昌祥一家三口人,孩子在外读大学,妻子因头部受伤而留有隐患,想外出打工,却因年龄和身体原因不敢奢望,怎么办?
扶贫集团下了场“及时雨”,打通了程昌祥家农产品运输通道,免费发放了1000包食用菌,并给予技术培训和指导,还给他发放了50头仔猪,打造富硒种植养殖业。
“我家食用菌即将上市,可收入1万多元。”程昌祥说,扶贫集团还要发放花椒苗和鸡给他,收入将会更多。
现在,茅湾村已发放仔猪831头、鸡8679只、食用菌1.19万包,发展花椒683亩、桃园175亩、生态鱼190亩……该村1039户均有了脱贫良方。
精准扶持:
“一户一帮”暖心窝
2010年杨才群的丈夫病逝,留下80多岁长期患病的婆婆,女儿正读高中,为此,她只能在离家和孩子学校不远的李市镇街上打零工,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杨才群的遭遇,让该区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副主任刘文容揪心,她不仅送上慰问金,还帮助解决其女儿读书的困难。
在精准脱贫的过程中,扶贫集团采取“一户一帮”,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计划和目标,定期到贫困户家里看望慰问,帮助其生产、就业、发展种植养殖业以及销售农产品等,有效实现脱贫。还为贫困户捐款,形成“一对一”联系机制,及时解决贫困户们的难事急事。
截至目前,该村111户建卡贫困户、65户低保户、10户五保户已全部分配到10家成员单位进行“一对一”对口帮扶。
记者 唐孝忠 通讯员 唐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