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江津中山镇大力发展旅游业,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群众收入逐渐提高。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与改革发展碰撞,导致矛盾纠纷大幅增加,呈现成因复杂、涉及面广、累积时间长、调处难度大等特点。因信访问题突出,各项工作考核都基本垫底,成了江津南部地区有名的老大难镇。
新形势下,如何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摆在了江津区中山镇的面前。
该区中山滨河路项目起源于2010年,当时因嫌占地补偿费用给的少,有群众躺在挖掘机前面阻挠施工,于是这条路便一直横亘在“计划书”中。而就在今年3月,滨河路项目重新启动,短短两个多月,临河道路已基本铺设完毕,正在进行最后的绿化改造,预计今年8月份正式完工。
从搁置多年的“僵尸项目”到如今的顺利施工,为何来了180度的大转弯呢?这就是中山镇政府痛定思痛,树立“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将群众的事办好”的理念,在实践基础上探索出“五步工作法”,加强矛盾纠纷化解的结果。
“五步工作法”即“听、梳、调、解、定”。
听,是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说。真正“听”出对方所讲述的事实、感受、心情和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找到问题的关键,为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做好铺垫。梳,是看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当事人提供的个人信息、涉案证据等所有材料认真梳理,反复推敲,去伪存真,确保证据材料真实有效。调,是询问纠纷详细情况。对事件的起因、发生、经过、结果进行询问,及时回答当事人对于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提问。解,是促进双方互相理解。摒弃“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结合不同类型纠纷特点,对双方当事人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说服教育、疏导和劝解,在情与理、法与理之间找出双方共赢的平衡点。定,是通过回访定纠纷。督促双方当事人按照协议条款履行完义务后,随即进行回访,并就履行调解协议的结果和双方对调解的满意程度等做好回访记录。
据中山镇司法所所长、“小马工作室”首席人民调解员詹登华介绍,自2014年人民调解推行“五步工作法”以来,他们共排查出各类隐患、矛盾纠纷150余件,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成功化解了16起积年疑难信访案件,有效实现民意表达渠道畅通,基本形成“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纠纷不上交”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特别是近三个月内,“小马工作室”先后接访群众100余次,调解纠纷37件,回复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记者 周喜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