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艳
2005年11月,重庆德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走过12年风雨,该公司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如今年产值已达到2.5亿元,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2016年“工业20强企业”“工业税收5强企业”和“工业创新企业”。
现场直击
层层检测严把质量关
走进重庆德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佩戴着厂牌、穿着整齐的蓝色工作服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只见工人们在电子级的玻璃布上,浸以自主研发配方的胶水,通过烘干、裁切、叠合成绝缘半固化片,然后在干净整洁的无尘车间与铜箔组合,用底板和钢板作为承载模具,送至热压机中经高温高压成形加工而制成覆铜板产品。
作业中,质检员随时对流水线上的产品进行着检验。质检员介绍,在生产过程中半固化的凝胶时间、树脂含量、树脂流量、纬纱歪斜、尺寸管控、覆铜板的性能测试、外观、厚度等都要经过严格检验,才能生产出合格的覆铜板产品。
“我们作为德凯人一定是以‘品质至上、满足客户、开源节流、持续发展’的公司品质方针为指导,严把品质关。”一路走下来,整个制作车间里弥漫着全自动工业化的气息。
厂区一侧,一栋新建厂房特别显眼,里面干净整洁,配备的全进口成套高端自动化设备已经安装就绪,即将投用使用。
注重创新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覆铜板是将木浆纸或玻纤布等材料浸以树脂并覆以铜箔,经过热压形成的一种产品,它是生产印制电路板的基础材料,而印制电路板作为主要零部件,广泛用于家用家电、电动工具、航天模型及汽车等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量大。
近几年来,伴随覆铜板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覆铜板厂商将面临新一轮激烈角逐,深知生产设备的优劣关乎公司竞争力的强弱,德凯公司于去年底采购了一批进口高端全自动生产设备,正式投产后年产值将增加至5亿元。预计到2020年,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成为西部地区电子材料的生产基地。
公司注重技术开发创新和人才培养,目前已获得41项专利。联合重庆理工大学、台资企业材料专家合作研发高性能覆铜板。在产品创新上,引进高端设备;在人才创新上,吸纳高学历、高职称的科技型人才,接纳大学毕业生,作为后备创新力量;在资本创新上,接轨资本市场,努力使公司上市,目前已申请新三板挂牌。
抢抓机遇
谋求企业更大发展
2005年,我区外出经商人员涂德军多次返乡探亲后,觉察到三峡移民与西部开发热潮蕴藏的巨大商机,毅然返乡创业,创办了重庆德凯覆铜板有限公司,引进世界先进的覆铜板生产及检测设备,为下游印制电路板生产商持续供应优质的覆铜板及半固化片。
德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是几经波折,2008年遭遇金融风暴停产10个月。从2009年开始,重庆以笔记本电脑为核心推动当地电子制造业迅猛发展,打造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为公司提供了丰富的客户来源。凭借与下游客户的邻近距离优势,以及覆铜板产品的卓越品质,公司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在董事长涂德军的带领下,德凯公司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和产品标准化发展,现已通过IS09001:2008质量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计划于2017年7月申请通过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公司DK-140、DK-150、DK-170等系列产品,均已取得UL认证、ROSH和REACH等认证。公司已获得重庆市“研发中心”称号,新型覆铜板创新创业团队进入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创新创业团队支持计划名单,已累计获得9项发明专利和32项实用新型专利,有7项产品被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其中DK-140系列的覆铜板荣获“重庆名牌产品”称号。公司先后获得开州区“十佳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环保诚信友好企业”“工业20强企业”“工业20优企业”“工商联合会副主席单位”“工业税收五强企业”“工业创新企业”等荣誉,被评为重庆市第三批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重庆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重庆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重庆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企业。
记者短评
创新是企业源源不断的动力
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要经过初创期、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对于新兴产业而言,从初创期、培育期到成长期,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
德凯公司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不断探索前进,持续创新产品,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制造精品,提升产品竞争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公司领导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思路清晰、创新意识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企业一定会越来越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