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区县 > 正文

养老机构向社区突围 入住率高却难赚钱

2014-08-27 02:05:03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养老机构向社区突围 入住率高却难赚钱

江北区石马河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几名老人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在院子空地上晒太阳。

养老机构向社区突围 入住率高却难赚钱

与这种环境舒适的高端养老院相比,社区养老院的优势在于交通方便。

养老机构向社区突围 入住率高却难赚钱

2014年8月13日,嘉心托老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和老人拉家常。

养老机构向社区突围 入住率高却难赚钱

巴南区龙洲湾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几名老人在窗边晒太阳聊天。记者 崔力 摄

养老机构向社区突围 入住率高却难赚钱

民办养老院向社区求生,在夹缝中谋求突围。

核心提示

近年来,民办养老机构普遍面临经营不景气。压力之下,萧山一些涉足养老机构的中小民营企业开始向社区突围,试图以此方式求生存,民营养老机构——

2013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号令”既出,一些民办养老机构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面对这一崭新市场,众多民办养老机构仍显出诸多的不适应,日子过得并不惬意。四处碰壁后,向养老市场“末梢”突围,成了有勇气者的新选择。

向社区求生,夹缝中的突围

汪永最近有一份雄心勃勃的计划——在渝中区石油路社区开一家几十张床位的老年人服务中心,主要为不能自理的老人及空巢老人提供日托服务。

“我们已选好地址,正在做规划设计,年内有望正式开业。”作为一个在萧山打拼的福建商人,汪永一心想把这种老年服务中心做成连锁店,“今后在主城区会开很多家”。

无独有偶,萧山本土商人傅强也有同样想法。今年3月,他在渝中区成立了一个家政服务部,专门为社区及附近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护理服务。在这里,他先租了3层楼共2000平米左右的商业楼房,然后再把房子转租给入住老人,由专业的护工24小时对老人进行照顾。

在萧山,这仅仅是民间资本涌向社区做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以大渡口为例,全区共有30多家各类养老机构,其中民办的就有20多家。“而在开设于社区的养老机构中,民办的又占了大部分。”大渡口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而据萧山嘉心托老中心调查,目前,在我市主城区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中,收住不能自理老人的,几乎清一色是民办养老机构。“这是一个独特现象。”该中心负责人李先生说。

相对于地处城市郊区的那些档次较高、环境幽雅的养老机构,民间资本在主城社区开办的养老机构普遍属于中低端,其规模、内部装饰装修和外部环境,都远远不及前者。

“但是,你可不要小看了这种养老机构,它可是中小民间资本在夹缝中突围求生的一条路。”傅强说,中低端收入人群尤其是家里有不能自理的老人的市民,最看重的是交通方便,对环境的要求则不那么严格。他们希望走几步路、坐几分钟车就能方便地探望老人。

另一方面,在为社区不能自理的老人服务这一领域,因害怕老人走丢、摔伤等风险,公办养老机构和大资本一直不太愿意涉足。“这给了中小民间资本一个很好的商机。”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产业日益凸显出巨大的商机,诱使各路民间资本满怀希望地兴办养老机构。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目前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

作为一个在7年前就涉足养老机构的商人,傅强也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2007年,他投资100多万元,在南岸区长生桥建了一家养老院,怀着雄心壮志从隐形眼镜批发行业转行踏入养老产业。但这个环境优美、舒适、什么老人都接纳的养老院,一直没有人气,至今仅入住了20多名老人,入住率不到50%。“结果年年亏损,收回投资遥遥无期。”

傅强为此寝食难安。后来经过市场调查,他决定转向中低收入人群,在社区开办养老机构,为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护理服务。

市场不景气,赚钱依然难

根据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政府将着重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

“这种背景下,涉足养老机构的中小民间资本朝社区养老服务的转向寻求生存之道,既是一种无奈之举,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萧山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认为,政府的规划其实已经为普遍喊“苦”的民办养老机构开辟了新的方向。

但这些民间资本真的能成功突围吗?

在傅强的城市邻居家政服务部,房间简陋,没有绿化,没有老人活动、锻炼身体的场所。但自3月开业以来,仅4个月左右时间就入住了80多名老人,入住率近60%。这种速度与他在南岸长生桥投资开办的养老院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坐火箭”,一个“骑蜗牛”。

渝中区捍卫路社区居民、80岁的杨宗荣和老伴就住在这里。夫妻俩一个双目失明,一个患了帕金森,均不能自理,由专业护工照顾。其女儿杨莉就住在附近,每天晚饭后基本上都要来看望二老。她说,由于工作忙,不得不把父母送来这里。“这里离家近,晚上、周末想看父母了,或者有好吃的要给父母,走几分钟就到了。”

在九龙坡区歇台子,萧山圣佑投资公司租用宾馆改建的嘉心托老中心也受到老人的青睐。这家主要收住患有慢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托老中心,除了有宾馆一样的室内环境,室外也没有绿草茵茵、满园春色的惬意。尽管如此,开业两年来,这里却已入住了150多名老人,入住率接近80%。“与民营养老机构入住率普遍不到50%的状况相比,这已经算得上是惊喜了。”该托老中心主任闫秋华不禁有些自豪。

然而,较高的入住率却掩盖不了依然难赚钱的尴尬现实。闫秋华算了一笔账:托老中心经营面积2000多平米,每月仅房租就要4万元左右,加上四五十名员工的人工成本20多万元,以及入住老人的生活费、水电气费等,每月固定支出达30多万元。

由于是面向中低端消费者,这里收费不高,大多在每人每月1700元至2500元之间。平均按每人每月收取2300元计算,月收入约为35万元。“一进一出,到手的就只有一点微薄利润。”

傅强看似生意兴隆的城市邻居家政服务部,也仅能勉强维持盈亏平衡。“今后入住率即使能达到80%以上,预计也只能赚取薄利。”傅强大倒苦水。他说,考虑到中低端消费者消费能力有限,他不敢将价格定高了,比起那些动辄三四千元甚至六七千元的中高端养老院,这种收费水平,根本无法赚取比较可观的利润。

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因经营业绩不理想,在“萧山铺铺旺网”、“赶集网”和“58同城”等网站上发布的转让社区养老院的帖子就有10多条。

转让南岸黄桷桠一养老院的王先生向本报记者坦言,他的养老院虽然不亏,却只能赚取一点薄利。“如此下去,不知何时才能收回几百万元的投资成本?”

经营困难,却不敢轻言涨价

面对经营困境,投资者们纷纷动过涨价的念头。“但是最后,大家都打起了退堂鼓。”傅强无奈地说。

原因在于,傅强曾多次试探老人们及其家属的反应。结果,他们纷纷表态,“你要涨价,我就搬走”。

全国老龄办今年2月发布的《十城市万名老年人居家养老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九成被访者及其配偶以退(离)休金为主要收入来源。七成被访者自评退休金“大致够用”,约14%的老人则表示“经济困难”,只有15%的老年人认为“比较宽裕”。受制于经济状况,大多数老人表示当前养老服务市场价格高于其期望价格及承受能力。

不仅如此,传统观念也阻碍着老人进养老院。“因为很多子女都还害怕,一旦把老人送去养老院,会被亲朋好友视为不孝。”嘉心托老中心负责人李先生说。他还发现,很多老人如果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养老院,和并不熟知的人相处,会有非常大的失落感。不是迫不得已,绝大多数老人都不会去养老院。

据公开的数据,目前,我国每1000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只有25张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50-70张的平均水平。但与此同时,近两年来,我国养老床位的利用率仅为7成左右,其中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空置率高达50%左右。

“显而易见,目前我国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还不足,与潜在的养老需求存在巨大差距。”廖成林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实际需求其实大大小于供应量。由于供大于求,养老机构自然不敢轻言涨价。

现实的尴尬,出乎大多数民间资本的预料。“一开始的时候,很多投资者觉得养老产业潜力巨大,毫不犹豫地涉足其中。”嘉心托老中心负责人李先生告诉本报记者,但当大家发现这一行业至今仍很难赚钱的时候,部分人就陷入了迷茫之中,甚至想抽身退出。“比如我们托老中心,要不是可与投资方的医院形成互补,投资方根本就不会开办,更不用说扩张了。”

傅强也感叹,“投资养老机构的民间资本,看中的是这个行业诱人的前景。”包括他本人在内,很多投资养老机构的民间商人,都是在困境之中苦苦坚守希望。

如何解套?他山之石可借鉴

这就像个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进入城内,你才会发现养老机构的市场化之路有多艰难。”傅强说。

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个瓶颈呢?

萧山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认为,目前部分民办养老机构找对了冲出困境的方向,只是还欠缺具有创意的运营思维。

廖成林建议,民办养老机构可以借鉴北欧国家养老机构的做法,闯出一片新天地。

据介绍,在北欧发达国家,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比例在80%以上,提供养老服务的主力军是私营护理公司。

比如丹麦,养老机构几乎都建在社区中,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堪称发达国家的典范。在这里,养老院、老人中心和日间照顾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属于“全能机构”,建有24小时医疗护理和家庭服务制度,以及家庭呼叫系统,并雇佣了专业护士、治疗师、社会保健助理和护工等人员。老人或家人只要打一个电话,就会有人马上赶到其家中进行全方位服务。

此外,丹麦各种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还建立了专供老人就餐的食堂。这种被称为“车轮上的食堂”,不仅为老人准备了热菜、热饭和半成品食物等,还可根据老人要求提供送餐服务,代为购买副食品。

为保障老年人的精神健康,丹麦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还广泛开展包括戏剧、音乐、文学和绘画等老年人喜爱的文体活动。一些学校甚至包括幼儿园的老师和学生,也会经常受邀来到社区与老人同乐。

不过,在一些民办养老机构负责人看来,学习发达国家的做法并不能走出眼下的困境。

“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竞争环境不公平。”嘉心托老中心负责人李先生表示,相对于市场化运作的民办养老机构,公立养老机构一直享受着政府在土地、人员和运营等方面的大量资金投入,几乎可以实现零成本运营。因此,公立养老机构收费普遍低于民办养老机构,更具价格优势。“就此而言,民办养老机构的吸引力远不如公立养老机构。”

李先生建议,在目前的政策制度设计下,民办养老机构不能正常发展。只有政府将养老机构的发展纳入街道、社区规划,不分公办民办,平等对待,才能打破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瓶颈。

观察者说

创新思维才能活下去

困境之中总期望政府拉一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成了我国很多商界人士的通病。

从商人逐利的本性来说,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如果仅仅把政策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就显得不睿智了。政策如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经营者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

几年前,药品生产企业面临新版GSP认证大考时,不少企业纷纷吐槽新政太过苛刻,呼吁政府降低认证门槛,“否则会死一大片。”但最后的结果是,大部分经过精心准备的药品生产企业顺利通过了认证。有的企业甚至抓住认证带来的行业洗牌机会,抢占了更多的市场。

事实表明,过多地纠结于政策,对商人并没有好处。在困境之中开动脑筋,创新思维,寻找活下去、活得更好的好点子,才是根本之道。

另一方面,作为商人,眼光应看长远点。养老事业是一项公益事业,商人做这样的事,有利于塑造自身品牌、形象。即使短期在养老服务领域不获利,也可能因为做公益事业形成的品牌效应,在其它行业大获丰收。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张锦辉摄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