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报刊 > 正文

超速易发事故,限速低易拥堵,如何兼顾通行效率与交通安全?萧山市将试点城市道路限速值调整

2015-09-21 12:46:03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这么好的路段,限速过低,车辆流动慢,通行效率怎么高起来?”“如果超速行车,最易引发事故。”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方人士,对于道路限速,众说纷纭。在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之间,如何做到二者兼顾?昨日,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秩序支队副支队长魏玮表示,我市正在试点限速值调整,排查道路限速标志,规范测速设备设置,并会同建设、交通部门,将向国家相关部委建议,出台相关道路限速值设定调整技术规范。

  为何部分线形较好路段限速过低?

  “从内环快速公路上了双碑嘉陵江大桥,三车道,路面很好,大车限速60码,而小车限速70码。”昨天,在大学城居住的姚先生告诉记者,双碑大桥刚通车时,他见限速标志显示60码,由于视力原因,并未看清上面还有几个小字--“小客车除外”,所以,从内环快速公路到了双碑大桥,觉得减速太高,好像从高速公路来到了村道。

  后来,与朋友聊起双碑大桥限速事宜,朋友提醒他,小客车除外,但是,小客车的限速仍不高,据了解,限速70码。而双碑隧道的限速,不管大车小车,都是限速60码。姚先生表示,线形条件这么好的路段,居然限速这么低,影响到车辆通行效率。

  在西彭上班的梁先生称,白(市驿)(西)彭公路也很平直,但限速监控设施很多,速度提起来不久,就要紧急制动,不然,就会被抓拍。

  “应酬多,经常到北滨路吃饭,冷不防就会遇到流动测速。”在一家大型企业做高管的刘女士说,本来该路段车流量就较大,再限速,通行效率可能下降,就会导致拥堵。

  “既然限速很低,为何建得这么宽?”据记者了解及我市警方的调查,有关限速问题,主要是道路设计速度与道路实际情况不相符合,部分线形条件较好的路段限速值过低。不过,在一些路况较好的路段,限速实为安全因素考虑。

  行人、摩托较多路段限速可防控事故

  我市的限速区域,一般选在陡坡、急弯等事故多发地。魏玮介绍,在北滨路实施流动测速,是基于该路段路口多,行人较多,如果不控制车速,在一些视线不好的路段,易引发事故。所以,设置了流动测速。流动测速举措的实施,有利于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白彭路建成现在的状态后,由于路况大大改善,车速自然大幅上升,可是,由于该路段的行人、助力车、摩托车较多,事故也多起来。对此,我市警方在该路段安装了限速设施,从此,事故大幅下降。据了解,限速前,每年约有20-30人伤亡,去年,仅有几人伤亡。

  魏玮称,在大学城观音庙隧道限速后,交通事故发生量也急剧下降。

  “车速过快,一旦发生意外,你根本没法停下来,太可怕了。”长期跑货运的周师傅说,他以前也喜欢开快车,但是,自从遭遇事故后,就再也不敢超速了,他也理解了限速。

  我市将试点城市道路限速值调整

  根据现行相关城市道路速度设计规则,道路设计速度,由道路建设部门按其等级确定,道路限速标志也由道路建设部门一并设置,开通道路时交付使用。目前,民众反映较为集中的路问题是,本来很好的道路,却限速过低。对此,魏玮表示,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道路限速值设定调整的相关技术规范,调整道路限速值缺乏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因此,我市警方将试点限速值调整。

  具体操作中,魏玮说,将听取并尊重民众意见建议,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综合评估设计速度、道路线形条件、路侧环境影响、沿线设施、机动车安全运行速度、道路交通流量及车辆类型构成、道路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调整部分城市道路限速值。目前,沙坪坝区西永大道、南岸区开迎路及学府大道等11条道路,已进行了限速值调整。

  据调查,这些道路限速值调整后,既对安全没有影响,也提高了其车辆通行效率,缓解了城区拥堵。

  魏玮表示,我市警方还将继续排查道路限速标志和车速告知标志,发现问题将整改,确保其清晰、合理,并且将进一步规范测速执法行为。

  为根治限速问题,魏玮称,我市警方将会同建设、交通部门,向住建部、交通部、公安部汇报,建议出台相关道路限速值设定调整技术规范。

  记者 唐孝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