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文化 > 正文

村容村貌变化大产业兴旺百姓乐

2019-12-21 15:09:02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本报记者 熊程成 文/图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诗人眼中的田园风光,寄托了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向往。如何让新农村建设既留得住诗意,又载得动乡愁,同时还跟得上发展?近年来,南门镇东阳村为自身发展“量体裁衣”,在基础设施、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从环境再造入手,彻底改变村容村貌,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东阳村农业观光园休闲广场一角

  量体裁衣

乡村振兴环境先行

仲冬时节,万物萧条。可是,当汽车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自下而上,周围的景色渐渐发生着变化。一排排统一粉刷的乡村农舍,屋前有褐色的篱笆,篱笆内有含苞待放的花朵,还有整洁的院坝,一切都让人倍感欣喜。

进入东阳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绕村而建的生产生活便道,一个豁然开阔的游客接待广场。冬日的暖阳拨开云层,村民三五一群结伴而行,呼吸着路边的花香,看看田间的作物,听听清脆的鸟鸣,幸福感倍增。

东阳村7组村民李继琼激动地告诉记者说:“自从房子的外墙粉刷了,院坝收拾干净了,四周还种有绣球、三角梅、紫藤,整栋屋子发生了大变化。我还拍照发给在广东打工的儿子看,儿子笑着说,家里都快成了别墅,今年还要早点回来过年,好好享受几天。”

看着眼前发生的巨大变化,东阳村村主任万启兵感叹道:“作为一个‘穷村’,又地处高山上,基础设施极为落后,村民生活穷困潦倒,大多都外出务工。为摘掉扣了那么多年的穷帽子,我们以改变村容村貌为抓手,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只有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后,他们才有更多斗志去发展产业,去脱贫摘帽。”

  穿针引线

大搞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实力不雄厚,并不代表东阳村愿意把“落后分子”的帽子一直戴下去。万启兵说,经过反复讨论,东阳村“两委”班子成员达成共识——首先从基础设施入手,打造四通八达的村舍。

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构织乡村交通网为目标,积极探索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之路,东阳村新建生产便道2600米,新建防旱池1口、修补防旱池3口,配套完善抗旱管网设施、铺设采摘道路2600米。建设集公共厕所、接待中心、停车场、长廊、垂钓台、休闲座椅、景观亭等为一体的综合农业观光园。

同时,东阳村还大刀阔斧铺设通村水泥公路,整修边沟。

村民李长乐在东阳村住了近50年,近来雨水来扰,他却再不用担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现在路面都铺了水泥,卫生也做得好,到处干干净净,走路步子都要迈得大些。”他说。

此外,记者看到,在东阳村5组,一群村民正忙碌着修建生产便道。他们有的和料、有的挑运、有的铺设路面,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他们高兴地告诉记者,趁着这几日天气好,抓紧时间干活,盼望着早一天把便道铺设好,大家早一点享受便道带来的便捷之处。

  锦上添花

带来良好经济收益

如今,东阳村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最让村民惊喜的是,环境再造后的生态宜居新农村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收益。

去年底,东阳村村民心情格外愉悦,人均5000元的分红让他们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村民黎远清因学致贫,家中还有老人照顾。村里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将其安排到农业观光园务工。她说:“每天80元的工钱,主要负责修枝、除草、摘果,每月能干20天,可以挣1800元。不干活的时间,还可以在家做点农活。”

和黎远清情况相似,村民何元秀老公去世,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一度使家庭陷入困境。在村里的帮助下,不仅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增加收入,还在园子里务工。除去开支,每年还有几千元的结余。从此,何元秀一家又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近年来,东阳村围绕清凉旅游地规划布局,大力发展晚熟红心脆李,加强管护与培育,达到短期效益与长期稳定增收同时兼顾的目的。目前,全村晚熟青脆李栽植规模达1300亩,产业覆盖90%农户。东阳村已形成以晚熟青脆李产业为主导、传统农业和畜禽养殖为辅助的产业布局。

目前,东阳村还有多个在建的环境改造项目,并已初步构建起成本相对低廉的长效维护机制。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东阳村着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