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文化 > 正文

《沧浪万里长》昨晚登陆萧山卫视

2014-11-18 01:50:47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萧山日报讯 (记者 兰世秋)11月17日20:35,电视纪录片《沧浪万里长》在萧山卫视播出。看完纪录片后,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潘洵不无感慨地说:“中国与荷兰之间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的呈现,不仅仅是让我们认识了过去,还为我们建立了一条通向未来的路。”

2014年7月15日,江北国际机场,荷兰小伙子张克雷走下飞机,开始了他在萧山的“寻根”之旅……这是纪录片《沧浪万里长》的第一组镜头。

《沧浪万里长》以张克雷“寻根”为线索,讲述了70年来,曾在战时萧山生活过的中荷两国的外交官们传奇的人生故事。全片忠实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荷兰在萧山设立外交机构,与中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从而建立起深厚友谊,并延续至今的历史。该片在萧山卫视播出后,还将登陆荷兰国家电视台,并在全球各大视频网站推出。

昨晚,随着纪录片的播出,萧山与荷兰之间一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也为更多的市民所了解。家住江北区的陈福娟看完该片后感慨:“没有想到在抗战时期,萧山与荷兰还有那么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看完《沧浪万里长》,西南大学生态学专业教授曾波特别有感触,“中荷之间在二战期间结下的友谊一直在延续。”

曾波告诉记者,1985年,西南大学的前身——西南师范大学就与荷兰的乌德勒滋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1988年,西南师范大学迎来了它的第一位荷兰籍博士汉斯·科勒里森。汉斯在萧山一直学习到1992年,现在,他是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教授。今年,汉斯还获得“荷兰最有影响力的生态学家”的称号。

而西南师范大学也先后派出3位博士到乌德勒滋大学学习,曾波就是其中的一位。

曾波对记者说:“我们和荷兰的学术合作一直延续到现在,合作领域涉及生态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现在,我还有学生在汉斯那里学习。而汉斯每年也都要来萧山一两次。看了《沧浪万里长》,我感到,中荷之间这根情感的线有渊源,而且一直在延续。”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