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Kappa母公司中国动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动向”)发布2018年三季度营运情况报告显示,期内,自去年三季度开始投入运营的Kappa品牌店铺(不含Kappa童装业务及日本业务),同店销售按年取得中单位数增长,而整个线下平台的零售流水取得了低双位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中称,Kappa品牌三季度营运数据持续增长主要由于良好的产品销售表现及显著提升的市场竞争力。中国动向董事会还在公告中表示,“Kappa品牌已从低谷走出,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不可否认,大多数80后、90后对被戏称为“背靠背”的Kappa品牌都很有亲切感。最早,这个以潮流著称的意大利品牌,是高端运动品牌的代表,不少年轻人以拥有一套Kappa装备为荣。
可过去的十几年间,Kappa品牌在国内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路径。最早在2002年2月,李宁公司拿下Kappa品牌在中国内地及澳门地区的独家商标权,并出资成立北京动向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动向,为中国动向前身)进行运营。值得一提的是,曾在李宁公司工作10余年的陈义红出任北京动向董事长。而后中国动向独立、上市后,便开端了Kappa线上、线下并行,领军于行业的快速发展时期。数据显示,在最辉煌的2010年,Kappa品牌在中国的门店达到了3751家,中国动向的营收一度达到近42亿元。
然而,在这短暂的巅峰时期后,Kappa品牌的口碑、销售便开始出现下滑局面。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Kappa品牌在2012年和2013年陆续结束与宝胜国际和百丽国际的合作,导致其渠道受损严重,两者之前约掌握了将近800家门店。而随着销量的下滑,更多的经销商在接下来的日子选择了抛弃Kappa品牌。
在口碑上,业内人士认为,Kappa品牌前期放量的销售增长,“满大街都是背靠背”的好光景虽然彰显了一时繁荣,却也令其“品牌溢价”开始下降,再加上同时期中国动向在撬动品牌能量上并未有出色之举,其巅峰之后出现口碑下滑,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渠道上,门店端口的势能下降,也是令其业绩受损的重要原因。因此,近两年里,中国动向开始花费重金布设、掌控渠道端口的公司、网络,继年初其购买天津迈盛悦合47%股权,增加其于体育用品分销的实力外,最近的10月则更是宣布,将其与迈盛悦合(集团公司)的销售协议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
截至2017年年底,Kappa品牌店铺总数为1487间,较2016年年末净减少76间,而2018年上半年,Kappa品牌的店铺数量进一步减少至1439间。
在业内看来,目前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竞争激烈,Kappa品牌若想突围,不仅要面临来自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的竞争,同时,还要面临类似李宁、安踏这样的国内品牌挤压。
(综合自:北京商报、证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