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区县 > 正文

本次国内成品油价格因消费税提高不作调整

2014-11-29 03:50:30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 安蓓 赵超)国家发展改革委28日宣布,因汽、柴油消费税提高抵消降价因素,国内成品油价格维持不变。

11月中旬以来,受全球石油市场供应充裕、需求乏力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下行,11月28日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继续回落。按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测算,汽、柴油价格每吨可分别降低225元和220元。

发展改革委表示,根据11月2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关于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通知》规定,自11月29日零时起汽、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分别提高0.12元和0.14元,折合每吨影响汽、柴油价格分别提高225元和220元。两个因素相抵,国内成品油价格维持不变,不作调整。

相关报道

消费税上升+油价下降?抵了

五问成品油消费税调整

 

本次国内成品油价格因消费税提高不作调整

调整 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韩洁 何雨欣 安蓓

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8日联合宣布,于29日起上调汽油、柴油以及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消费税。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我国缘何选择此时调整成品油消费税?

调税后油价会涨吗?

我国油价中包含着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税费。此次调整究竟会对油价影响几何?

“此次成品油消费税涨幅和油价下降幅度相当,相抵之后油价不涨也不跌。”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对记者说,近期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下行,带来的国内油价降价空间,为消费税调整带来难得时机窗口。

随着成品油消费税提高,同步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也会相应增加,但专家测算,这部分增加的很少,对油价影响不大。

取消小排量摩托车、汽车轮胎等消费税谁会受益?

此次打出的消费税调整“组合拳”,涉及取消小排量摩托车、汽车轮胎、酒精等产品的消费税,谁将从中受益?

两部门负责人介绍,这一调整主要是适应我国生产和消费结构变化,对一些不适合继续征收消费税的应税产品不再征税。如小排量摩托车已经成为县以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代步工具,取消征收消费税可以有效减轻这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的负担。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说,汽车轮胎和酒精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工具和工业生产,取消征税可以有效消除重复征税,降低相关产业的生产成本。

为何同步提高石脑油等其他成品油消费税?

此次在提高汽、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的同时,也相应提高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航空燃油的消费税单位税额。这些油品加税释放什么信号?

“石脑油、溶剂油等油品同属于石油制品,同步调税主要出于调节资源类产品消费、促进节能减排角度考虑。”刘尚希说。

此外,他指出,由于石脑油等油品成分与汽油相近,经过简单加工可变为汽、柴油,如果不相应提高单位税额,将会造成较大的税率差异,可能冲击正常的油品市场秩序,出现偷税逃税等问题,这也是世界许多国家的通常做法。

调税新增收入将如何使用?

此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此增加的税收收入将如何使用,无疑也是关注热点。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新增收入,将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支持经济转型,重点用于两方面:一是增加治理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资金,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二是用于促进节约能源、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央财政每年将安排专项资金,保障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需资金。

“要解决百姓关注的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需要投入很多财政资金,关键要把这些资金用好,用得有效。”白重恩说。

此时调整成品油消费税释放什么信号?

此次中国调整成品油消费税在全球并非孤立行动,近两年来,美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都宣布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如曾遭受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美国加州目前有着全美最高的州燃油税,并从2013年7月1日起将州汽油税由每加仑36美分提高到39.5美分,远高于各州平均每加仑24美分的水平。

“调整成品油消费税成为大趋势,凸显全球发展绿色经济的迫切需求。”刘尚希说,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空气污染的一大主因,适当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可以合理引导消费需求,促进石油资源节约利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白重恩认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寻找石油资源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此次调整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迈向健康可持续增长模式。

专家指出,针对当前我国消费税存在的征收范围偏窄、税基偏小、税率结构不尽合理、调节力度不够充分等问题,此次实施“有增有减”的温和调税措施,有助于更好调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通过大排量车多交税、小排量车少交税,更好发挥消费税引导消费、促进节能减排和调节收入分配作用。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