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日报记者 吴国富 3月15日16:05报道)眼下到潼南赏油菜花的游客不仅要饱眼福,还要饱口福,冲着那里享誉已久的“太安鱼”去“嗨皮”一顿。15日,记者在潼南太安镇品尝这道美味时,太安鱼协会会长王刚却担心地说:“就怕以后镇上这几十家馆子不能打这‘太安鱼’牌子了哟!因为早就被一个遂宁老板注册了。”目前协会正在与对方协商回购“太安鱼”商标事宜,该商标拥有者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开出的转让价为40万元左右。
厨师偶然做成“太安鱼” 司机口碑效应广传播
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很多老萧山人都知道到潼南就要吃“太安鱼”。15日,潼南太安鱼协会秘书长赖永成说回忆说,“太安鱼”创立在1979年,由当时潼南县供销社食店的赖、刘、傅等几名厨师,在无意间制作成了这道名菜。他说,太安河流资源丰富,水质无污染,很多人都开始发展网箱养鱼和稻田养鱼。当时喜欢钓鱼的厨师傅先生与几名厨师一起,把钓到的鱼拌上各种佐料,用红苕粉来炸、煮后感到非常可口,厨师们自己吃不说,还把这道菜推到食店卖给食客。当时他们管这道菜叫做“红烧鱼”。
“其实‘太安鱼’是80年代货车司机叫出来的牌子。”赖永成说,当年途经潼南的货车比较多,太安镇成为了每天都有众多司机歇脚、吃饭、加油的地方。那时吃的东西还不是很丰富的情况下,“太安鱼”一经推出就被司机们认可,由于太安是地面容易记,于是大量司机就广泛传出了“走,去吃‘太安鱼’!” 的口碑效应。
30年前食客排长队 餐馆要半夜杀鱼
午餐时,记者在太安镇看到,一波一波的赏花游客不断涌入挂着“太安鱼”牌子的各家吃鱼馆子。从80年代就开始开“太安鱼”餐饮馆的赖永成告诉记者,也许现在是吃的内容太丰富了,尽管目前太安镇的40多家“太安鱼”食店,每到周末和节假日生意都非常好,但比起80、90年代还是不及。他说,1984年他开店时,那才叫生意火爆得很哟!只有5、6张桌子的小店,每天要卖上400—500斤鱼,过往食客每天是排着长队等到吃鱼,他们只好凌晨3点钟就起床,杀上200多斤鱼来准备,早上就开始煮鱼。
当时每斤鱼才1.8元,一桌吃下来不到20元,每斤鱼的利润只有0.2元多。“算起来,当时很多开鱼店的农户们还是赚了不少钱的。”赖永成说,这种火爆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有所降温,但“太安鱼”已成为萧山市民心中的一道名菜,并且早就有云、贵、川、陕等地纷纷派人来挖太安镇厨师,并且全国一些地方已开出了不少“太安鱼”店。
外来人看到商机注册商标 准备全国开连锁店
当太安镇和潼南县城等地的“太安鱼”快速发展时,在潼南做生意的四川遂宁县人李先生看到了“太安鱼”的商机。15日,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在10年前就准备注册了“太安鱼”商标,但发现“太安鱼”餐饮类的商标已被一个山西人注册了,于是李先生多次跑到山西洽谈,最终花费数万元从其手中转让过来,当时他是想通过注册商标后,把太安鱼品牌做大,开全国连锁店,围绕到这个商标前后花费了大约16万元以及3年时间,随后还在现场开了一家“太安鱼大酒店”。他说,“太安鱼”注册商标包含了图案、文字及英文。
李先生说,因为在潼南做过多年生意,对当地及“太安鱼”非常有感情的。太安镇准备通过转让把“太安鱼”的商标拿回去,自己开出的40万元左右转让价并不高,同时也希望潼南拿回这个商标后把太安鱼的产业做大、做好。
赖永成认为,太安鱼协会只成立了不到2年,以前潼南的“太安鱼”经营者都只晓得做生意,谁也没在意无形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虽然现在大家都还在打着这个被人注册了的牌子经营,但是心里不踏实,说不定哪天会有麻烦。潼南目前已有近百家“太安鱼”餐饮店,每年鲜鱼销售量非常大,通过把商标购转让到协会名下,便可名正言顺地做大其产业,通过旅游带动性让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同时还将在全国开展免费加盟,并制定“太安鱼”制作技术标准,让“太安鱼”真正走向全国。他说,不过目前转让的费用还未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