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民生 > 正文

周康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报告

2019-10-18 12:19:28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编者按

2019年8月8日中午,周康云同志在为贫困户检修水管的途中坠入山崖,不幸遇难,为人民群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用生命践行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朴实无华的誓言,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鲜亮的底色。现登载周康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的报告。

江知怡

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报告人:江知怡(重庆开州清泉水务建设有限公司职工)

我叫江知怡,因为泉秀村大学生村官薛璟去市上宣讲周康云书记的先进事迹。受组织的委托,今天在这里,我代表薛璟为大家讲讲泉秀村支部书记周康云——我们的周书记!

泉秀村距离县城95公里,这里悬崖峭壁,土地稀少而贫瘠,是全市135个市级贫困村之一,也是老支书周康云坚守37年的故土。

周书记牺牲后,我们去给他整理遗物,所看到的一切,让我震惊,更让我升腾起对老书记无限的敬仰!他借住在闲置老村校的一间低矮房里,面积不到30平方,只有一张平板床,一个老式木箱子,一张课桌上放着一碗还没来得及吃的泡面,一双破旧的胶鞋挂在外面,极其简陋。周书记曾给我提起过,他就住在村办公室附近,好方便村民办事,我怎么会想到,他原来住在这样的地方,我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回忆和周书记相处的这600多天,我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

2017年深秋,我来到平均海拔1600米的泉秀村。一个高挺瘦削的老人递给我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山上有点冷,你莫只讲风度,还要讲温度哦。有莫子事尽管说,都是一家人。”他温和的笑容与话语,顺着喝下的热水,顿时温暖了我的心窝。

这个人,就是周康云书记!也是我来到泉秀村后的入党介绍人。从那时起,老书记就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路。

我大学毕业没多久参加工作,凡事都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周书记鼓励我说:“放心大胆去做,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错了也没关系,汲取教训及时改正就行,好大回事嘛,大不了我来承担责任嘛!”

周书记常对我说:“我是党员,只有多做事,要不然,村民选我当书记干啥?”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初心,看到了他对全村的牵挂。

我们曾一起徒步穿山越岭来回四个小时探望黄柏厂的贫困户——黄忠祥,他因为不愿麻烦儿女所以独居在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老书记带着我爬坡上坎,危险路段还牵着我走,到了黄忠祥家我们都大汗淋漓、喘着粗气靠墙休息。黄忠祥却看到我们爱理不理的,让我很生气,我没好气的对他说:“你这个黄老头,喊你搬家,是对你好,你怎么不知道感恩呢?”周书记急忙用手势阻止我继续说下去,他笑嘻嘻的对黄忠祥说:“哎呀老黄,你看我来了十来趟,也不容易,搬出去住嘛,我们两个糟老头还可以当邻居摆哈龙门阵呢!”2018年,黄忠祥终于搬到了山下村校的闲置房居住。

他充分发动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亲戚”,安排乡卫生院医生,结对因病致贫的13户、因残致贫的3户;安排学历较高的党员,结对因学致贫的20户;安排党员致富能手,结对因缺劳动力致贫的15户,因缺资金致贫的4户。木香产业是我们村致富的“金疙瘩”,但却面临着“有产业缺技术、有产量缺品质、有产出缺收入”的困境。周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努力寻找出路,他多次独自穿梭在陌生的城市,四处寻找专家却也四处碰壁,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在2017年聘请到西南大学中药材专家杨宪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并成立木香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抱团闯市场,谋求全体社员共同发展致富。2018年4月10日木香专业合作社分红仪式上,贫困户们紧握周书记的手喜极而泣的样子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他是乡里年龄最大的支部书记,尽管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工作中他丝毫不懈怠。他密密麻麻的扶贫日记里记载着多少深夜翻来覆去辗转难眠的思绪:木香产业发展、森林防火、未脱贫户情况……也记载着多少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为解决灵更芝家里的困难,2018年垫资1479元;8月6日,入户周成柱,目前还有834.91元需要医保解决;8月6日,村里3户小额信贷需要及时对接……

与老支书并肩的扶贫路上有苦有乐,曾经我眼中的穷山恶水早已是青山绿水。我们奔赴一线,远离家人,带着坚定信念扎根农村;我们爬坡上坎,入户走访,带着满腔热情结对帮扶;我们翻山越岭,探索产业,带着必胜决心攻坚克难。

正是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木香分红仪式上贫困户笑开了花,才能看到考上大学的少年感激的泪花,才能看到易地搬迁户坐在屋门前乘凉的安稳。我走在泉秀村,看到越来越多的村民们露出的笑脸,是这几年我亲历脱贫攻坚战的最大幸福,也是老书记引领着我在基层工作中从懵懂到成熟的最大收获。

周书记,我在这里想代表薛璟以及我们身边所有受你感染的青年人们向你作出郑重承诺:我们会牢记你对我们的嘱托和指引,更加努力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让我们的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乡村环境更加优美,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山高水长,初心不忘,我们将踏着你的足迹继续前行!

梅书德

他心里装着村民

报告人:梅书德(关面乡泉秀村村民)

我叫梅书德,是关面乡泉秀村的村民。我和周康云是同村人,我们从小就是好朋友,他当了37年村干部,这37年,康云一直都在认认真真地为村民做实事、做好事。

现在回想康云为村民做的每一件事,我不得不承认,他是一心为了村民啊!

我们村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七里坪的木香,种植木香不需要施肥,一次引种,只需要除草,冬天挖根烤干就卖,那真是“金疙瘩”。七里坪海拔有2000多米,那些年不通路,我和老周经常结伴上山,沿着笔陡的小路往上爬,脚下就是万丈悬崖,上山背几十斤米和油,下山背百十来斤木香,满山的“金疙瘩”却换不了几个钱。我和老周一起上山下山的时候,他几次望着大山叹气——“什么时候把公路修上去,我们村就好了!”我还笑他:“老伙计,修路的事还要靠你哟,你什么时候把路修上去,我请你喝木香酒。”

2005年,刚当了村主任的周康云,立马发动大家修路,“我们不能守着金疙瘩,还过穷日子!”于是,修通七里坪的公路,成了他上任后打响的第一炮!不得不说,我这个老伙计还真有点军人的本色,说到做到。

一边是万丈悬崖,一边是坚硬大山,租不起设备,周康云就带领大家用铁锤钢钎,每掘进一尺,都要付出很大的艰辛。他既要催促工程进度,又要监管工程质量,还要照顾村民安全,每天晚上,他都要巡查很多遍;村民们睡了,他还要召集干部讨论路线走向;没有测量设备,他就亲自绑着绳子在绝壁上探路。

在老周的带领下,2007年5月,一条用时两年多、长达15公里的“木香天路”修通了,村民们欢呼、高兴,就像过年一样。我找到人群中的老周,对他说,“老伙计,你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啊!”

路通了,大家都忙着收拾整理木香,每年的三月到十一月,很多家都搬到山上,住进窝棚里。山上虽然不通电,没有信号,但大伙闻着木香香气,盘算着来年的收成,所有苦和累都被希望所代替。随着木香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们腰包一天天鼓起来,每家每户收入5、6万元,不在话下,最多一户达到20万元,2016年,我们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为了解决“互相杀价”问题,周书记带领大伙抱团发展。2017年,泉秀村组建了木香股份合作社,首批入社农户186户。2018年,泉秀村种植木香3万多亩,年产量达900吨,占全国木香总量的30%,成了“中国木香第一村”,大家亲切叫周康云“木香书记”!

这是周书记带给大家的幸福,而周书记自己家里那30多亩木香,有6年没去采收了。因为村里的事多,老周基本没法照顾家里,他家的木香,多年来一直是他妻子尹中翠在打理,6年前,老周孙子降生,他老婆回家带孙子去了,他家的木香就一直荒弃在那里,哪怕是2016年木香价格涨到9块多一斤,村民个个赚得笑呵呵的,他家也没人手去采收。到了2018年冬天,尹中翠才请人去挖,收了8000多公斤,但价格却跌到了4块3,这让他家损失了好几万,尹中翠骂老周是“傻子”!老周笑着说:“我文化不高,其他本事没得,只有多做事,要不然,村民选我当书记干啥子嘛?”

“有事找周书记”,成了村民的“口头禅”,哪家电灯不亮,哪家房屋漏水,哪家老人生病,哪家水管不通......他随叫随到,没一句怨言得。

去年腊月,村民王显平家的肥猪从猪圈掉进粪坑,80多岁的老两口弄不上来,只好叫周书记帮忙。天寒地冻,周书记卷起裤脚跳进了粪坑,足足在里面泡了40多分钟,才将猪弄了出来。王显平喊他进屋喝杯热水,他摆摆手说:“不进屋了,我身上脏”,他在水龙头下简单冲洗下就走了。

现这个时候,又到了采收木香的季节,可我的好老乡、好兄弟、好书记却离开了。“康云,你是为我们老百姓而死的,你的死是光荣的!我代表全村人民再敬你一杯——木香酒!老伙计,你一路走好!”

叶娟

把生命交给人民

报告人:叶娟(开州新闻社记者)

我是开州新闻社记者叶娟。

这段时间,关面乡泉秀村老支书周康云的先进事迹经多方媒体推出,迅速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的网友为周康云的意外离世感到惋惜,十里八乡的村民对周书记的突然离去深感悲痛,开州各界人士用诗歌、用音乐、用文章缅怀我们的好支书。市委宣传部把周康云事迹,纳入全市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典型系列在全市进行巡回宣讲。我想,这就是对一个真心为民的基层书记充分肯定!

今年8月9日,也就是周康云同志去世的第二天,我闻讯到周康云同志工作、生活的地方采访,我找到他的妻子、同事、战友,还有当地的村民以及那些他曾经帮助过的人。大家评价,“周书记是个好人,村里的大小事随叫随到”,“周书记坚守村里工作37年,是平凡中的不平凡”,“周书记舍小家、顾大家,是新时期基层党员的先进代表”。在采访中,我能切身感受到大家对周康云同志的拥护和爱戴。

翻阅周康云62年的人生履历,他19岁参军入伍,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4岁退伍回到家乡。在军营,他担任过副班长、班长,5年部队生涯4次受到嘉奖,在家乡,他担任了37年村干部,历任民兵连长、村主任、村支书,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书写了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无尽风华!

走进周康云同志念兹在兹的故土,北部高寒山区——关面乡泉秀村,这里最低海拔700米,最高海拔2400米,属于市级深度贫困村。周康云同志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做出了让世人敬仰的成绩:他当村主任伊始,就下决心修通七里坪的15公里“木香天路”;他坚持带领村民发展木香产业,建立木香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抱团发展。如今,泉秀村种植木香面积达3万余亩,年销售额占全国的30%,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木香第一村”!因此,人们亲切称呼周康云为“木香书记”!他把带领村民致富作为一生不渝的初心,37年如一日,哪怕再苦再累他都没有放弃过。

周康云同志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使命,“群众的事我不办哪个来办”这是他的人生信条;“有事找周书记”这是村民的口头禅,他帮助村民王显平“粪池救猪”,“骑车30公里为贫困户周成柱送低保手续”,“往返四个小时劝贫困户黄忠祥搬家。”最终因帮助贫困户检修水管,不慎掉入山崖而壮烈牺牲……这些看似小事,却折射出一位基层书记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随着采访的深入,周康云身上的精神品质愈发让我敬仰,他淡泊名利、心中始终装着村民。为了村民方便办事,为了带领村民致富,他对自己一点也不爱惜。他帮助村民修通了木香产业便道,而自己家的木香路至今也没修通;他带领村民发展木香,而自己家的木香6年都没去搭理采收;他常年忙村里的工作,家庭无法照顾,致使老婆孩子对他产生埋怨。周康云同志总是把村民高高举起,把村民的点点滴滴小事紧紧地放在他的心窝儿里!

眼下,正是木香收获的季节,而我们的“木香书记”却长眠在泉秀的青山绿水。木香生于高山之巅,不畏严寒、坚韧顽强、正风顺气,这一切都在周康云身上得到充分体现。这,就是周康云同志留给泉秀村、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周康云同志在日记本中记录着这样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以自己的生命,圆满完成党交给我的一切任务。”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可贵品质和风范。

“青山有幸埋忠骨、绿水无声满木香。”如今,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有无数个像“周康云”一样的好党员好干部,如紫水乡老党员杨先六、金文燕,白鹤街道小学教师邓红军,区城乡建委的扶贫干部吴海科,赵家街道党员张绍辉、陈宗安。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斗在一线,正是有了他们,我们开州的乡村才会越来越美,咱们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甜。

杨广学

不变的军人本色

报告人:杨广学(周康云战友)

我叫杨广学,与康云是战友,和他也是老乡。43年前,我们一同走出大山,投身军营、保卫国家,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后来回到地方,我们始终情同手足,勉力扶持,康云去世已经两个月了,每每想起他,他的音容笑貌仍在眼前!

康云出生在泉秀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76年,19岁的他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的一名战士。在部队,康云一直都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作为一个新兵,在训练场上,他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动作技术要领严格按教官的要求做到位,不达要求誓不罢休,很快他就成为新战士中的佼佼者。

新兵三个月的训练期结束,分到连队的康云,继续苦练军事技能、学习文化知识、提升政治素质,不久便担任副班长。凡是部队要求完成的任务,康云总是认认真真,尽心尽力,走在前面。一次部队突击生产,有800亩稻田和120亩花生需要收割,康云是最卖力的一个,每次都挑最重的担子,一天干下来,肩膀上全是红色的血痕。1979年,康云因为表现突出,被抽去参加师里的施工大队,突击挖山洞,山洞挖了1年多,等到回部队休整时,原本年轻英俊的康云,已经变得像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子。在5年的军旅生涯中,康云表现优异,获得连嘉奖4次,1978年9月入党,很快提拔为班长。在部队期间,他一直关心家乡的发展,牵挂还在贫穷中生活的父老乡亲,1981年,康云毅然选择退役,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

回到泉秀村的康云很快进入村委会工作,刚开始每次战友聚会,他都还能来参加,渐渐地随着工作越来越忙,他参加战友聚会的次数也变得少了起来,即使来了,每次也坐不了多久就走了。

康云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战友情在他心中分量很重。对泉秀村的战友们,康云总是尽力关心照顾。73岁的黄善银老人,是“两参”人员,生活十分困难,康云不仅帮助他申请了抚恤补助金和低保金,还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为他干一些杂活。每次说起康云,黄善银老人总是说,如果不是周书记的帮助,我可能早就去见马克思了。每年“八一”,康云都把村里的战友们组织起来,重温军旅生涯,回首激情燃烧的从军岁月,在康云的带领下,泉秀村的退役军人拧成了一股绳,村里有什么急难险重的任务,退役军人先上;群众有什么工作做不通,退役军人来想办法;有什么利好政策,退役军人让出来,让普通群众先享受……康云把泉秀村的退役军人们,锻造成了离军不离党、退役不褪色的先进典型。

2019年7月9日,我们又在战友家中聚会,难得康云有时间答应来参加,大家左等右等,过了饭点很久,才看到他骑着摩托车风尘仆仆赶来,迟到的康云抱歉的对大家说,“村里有点事耽搁了,来来来,赶紧吃饭”。当大家饭才刨了两口,康云接过一个电话,就马上要离开,说村里有事。看着他的背影,我不禁感到心酸:早已年过花甲、本该颐养天年、安享晚年的他,与家人分隔两地,还奔波在战天斗地的扶贫路上,我很想叫住他,抱一抱我的好战友,但摩托车早已载着他远去。

当康云出事的消息传来,我泪如泉涌。听现场为他收殓遗体的人说,康云全身多处受伤,在人们发现他时血都流尽了,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康云一直有个愿望,希望等自己退休后,能够带着家人回老部队走一走、看一看,没成想,这竟成了他的遗愿!

我已年过六十,原以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都看惯了,但康云的离开依然让我心如刀绞,那个曾和我畅谈理想、并肩战斗、相互扶持、共同奋斗的好兄弟走了,长眠在他为之倾注一生心血的家乡大地上,留给我的只有无尽的思念和悲痛。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康云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37年的村干部任上,康云一直致力于改变泉秀村贫穷落后面貌,并将生命交给了奉献一生的事业,他对得起“军人”两个字,他是广大部队官兵、退役军人、干部群众学习的好榜样!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