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文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讲解了国企改革发展情况和监事会监督的有关情况。王文斌表示,国有企业发展稳中向好,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外派监事会监督成效明显。
王文斌首先说明了国有企业发展情况。1-10月,国有企业发展稳中向好,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全国国资监管系统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6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利润总额22828.4亿元,同比增长23.7%。这其中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利润总额12086.9亿元,同比增长18.1%。两项重要经营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创近五年来的同期最好水平。国有企业的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不断迈进。
第二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深化,重点难点问题取得重大实质性突破。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十项改革试点深入开展,分类改革扎实推进,公司制改革全面提速,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实施。
第三是国有企业经济社会贡献不断加大,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作用充分显现。1-10月份,中央企业累计上缴税费1.8万亿元,同比增长3.6%,政策性减费让利超过1200亿元,结队帮扶了24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双创平台带动社会就业600万人,国产大型客机等一批重大工程取得突破。
王文斌还解释了国资监管的情况。今年以来,国资监管不断强化,外派监事会监督成效明显。坚持放管结合,推进职能转变,建立权力和责任清单,加大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力度,加强改进外派监事会工作,形成发现问题、报告问题、督促整改问题的监督闭环,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在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答记者问环节,王文斌进一步介绍了国有企业实行外派监事会制度的情况。外派监事会制度是从1998年的稽察特派员制度过渡而来,明年外派监事会将迎来这项制度的20周年,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监事会监督有五大特色:一是有很强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监事会主席由副部长级国家工作人员来担任,由中央来任命,实行外派。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代表国家对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进行监督。
二是有很强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身份的独立。监事会的组成人员主要是由国家公务人员组成。2.经费保障的独立。监事会开展工作所需的经费由国家财政安排和支付,与企业没有任何的经济利益关系,独立于企业。同时,也不参与、不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
三是有很强的及时性。监事会常驻企业,对企业开展当期和事中监督,实时动态地了解和掌握企业情况,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向出资人报告,及时提示提醒企业整改,体现了监事会“驻”的优势。
四是有很强的深入性。监事会常年深入企业一线,国有资产的链条走到哪里,监事会的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监事会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有计划地对中央企业分批开展集中重点检查和境外国有资产检查,实现了当期监督和事后监督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境内监督和境外监督的有机结合。
五是有很强的系统性。监事会是国资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履行国有资产监管职能。国资委一手抓监督,一手抓管理,有很强的统筹性,实现监督和管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同联动,形成了发现问题、报告问题、解决问题、督促整改问题以及问责的完整工作闭环,体现了很强的体制和制度优势。
王文斌对监事会的作用用16个字做了总结,即“有形监督、无形约束、成果隐性、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