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田坎上的扶贫梦想
——记温泉中学教师、温泉镇顺平村第一书记周勇
周勇(右)与贫困户交谈
周勇到贫困户家查看灾情
本报记者 熊瑛 文/图
为了让全村82户298名贫困户脱贫摘帽,过上小康生活,他每天穿梭于田间地头,忙碌于农家院坝,奔走在乡间小路。他不仅让全村村民都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还解决了贫困户医疗教育、产业增收问题,赢得镇村干部的肯定,更赢得贫困户的好评,他就是温泉中学英语老师、温泉镇顺平村第一书记周勇。
从教师到“扶贫第一书记”
“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不负重托,担起第一书记的责任,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党组织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向贫困户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周勇斩钉截铁地向学校党组织表了态。
2018年8月31日,时年42岁的周勇被学校党委通知去谈话,得知自己将被派到市级贫困村——温泉镇顺平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时,欣然应允。
尽管家里还有一个正在读高二的女儿需要他辅导,尽管自己的左腿因为小时候打篮球摔断落下后遗症,行走需要拐杖,但周勇没有任何犹豫接下组织安排的任务。
9月3日,周勇简单收拾了几样行李,来到了顺平村。就这样,他从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转变为农村基层干部,不仅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从教室课堂变为田间地头,而且接触的人群也发生了变化——从中学生变为贫困户,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于奉献的精神没有变。他是一个有着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必须完成组织交办的工作。
“周勇担任村里的第一书记,增添了全村村民脱贫摘帽的信心。他是当老师的,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顺平村党支部书记王孝平说。
开展教育扶贫获村民赞誉
“周老师,你腿脚不便,就不要来嘛,更何况还下着雨。我会努力学习、认真做作业,只有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才能改变贫穷面貌,才能走出大山。”2020年5月16日,吃过晚饭的周勇又来到顺平村5组贫困学生王悦家中,给他辅导英语作业时王悦说。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身为教师的周勇深知这一点。他在平时的工作中向村民宣讲“治贫先治愚”的道理,做实做细“精准资助帮扶、精准控辍保学、精准资源供给”文章。
他还利用村里召开院坝会的机会,向村民宣传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转变村民“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同时,还向广大村民大力宣传自力更生脱贫理念,灌输“脱贫的‘金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上”,不要有“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依赖思想。
在周勇的努力下,顺平村82户298名贫困户思想观念改变了,摒弃了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了自力更生脱贫理念。
“周老师不仅是村里的扶贫干部,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今年能考出好成绩,全靠周老师的耐心辅导、悉心开导。”毕业于温泉中学的高三学生侯向苗言语中流露出对周勇的感恩之情。
解决困难换来群众信任
“周书记,你是我和老伴的恩人啊!要不是你帮我们办理农村低保手续,我们不晓得从哪里跑起,更不晓得哪时才能办得好。现在,我和老伴每个月有900多元,吃穿用足够了。”每当周勇到王贤中家走访时,王贤中总是拉着他的手感动地说。
现年70岁的王贤中,居住在顺平村6组,2014年,他家因病因残因学致贫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的儿子20年前因故去世,儿媳改嫁,丢下3个孙子(女)让其抚养。后来三个孙子(女)长大后都到广东打工,2019年低保年审时王贤中的低保被取消,给他们夫妇生活上带来了困难。周勇得知这个情况后,拄着拐杖立即到镇民政办说明情况,启动了分类实施办法,通过重新写申请、村里投票表决、民政办入户核实等程序,王贤中又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村里800亩扶贫主导产业——青脆李缺乏管护,导致李子树多年来只开花不结果,身为第一书记的周勇连忙邀请区农委果树管护专家,现场指导村民修枝整形、施肥刷杆、疏花(果)喷药等,让村民掌握了青脆李管护技术。今年,800亩青脆李已开始挂果了。
每逢枯水季节,顺平村3组的人饮池枯竭,导致该组30户近100名村民用水困难。了解情况后,周勇立即召开了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会,商讨解决办法并重新寻找水源。
他拄着拐杖与村支两委干部到荆棘丛生的山坡上实地查看。当找到水源后,他又召开村民大会协调用地,并提出由村里出资修建饮水池,村民不需出一分钱。今年5月,30户近100名村民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再也不担心枯水季节吃不上水了。
如今,顺平村82户298名贫困户已有78户294人脱贫了,还有4户4人预计今年脱贫。村民们说,这一切多亏了这位奔跑在田坎上的“扶贫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