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滚动 > 正文

实事求是,徐亚辉鲜亮的革命本色

2019-10-24 13:59:59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作者邹迎曦,1937年生,大丰草庙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现任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张謇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海盐博物院专家顾问,省级海盐非遗传承人。著有《古淮盐20说》《盐垦研究》《盐垦概览》《家乡的盐垦》《盐垦古韵》《本场人历史与文化》《心灵感应》等书。执行主编《大丰市志》《大丰盐政志》《大丰市经济综合管理志》等多部志书。

故乡原是浅海

新四军来了,徐亚辉从此走上革命路

1952年留影

1925年农历十月十四日,徐亚辉出生在东台县大丰盐垦公司祥丰区(今南阳镇祥丰村)的一个佃农家庭。1933年,徐亚辉8岁在祥丰乡东北匡上小学。1939年,他14岁就读于大中中学。但是开学不久,大中集地区发生瘟疫,死了很多人,这种年景连吃饭都难以维持,孩子上学就谈不上了。所以,徐亚辉就这样结束了求学生涯。

1940年11月间,东进的新四军到了南阳镇,部队派出民运工作队深入农村,宣传发动群众。先后派理浔、杨战、小陶等几个青年同志,到祥丰乡做民运工作。这时15岁的徐亚辉缀学在家,参加农业劳动,初见民运队的同志就满腔热情,不久便结为好友。从此,徐亚辉接受革命的熏陶,协助民运队做了许多有益于抗日的事。

1941年7月底,东台县(大丰时属东台县九区)独立团一大队住在南阳镇附近的农村。大中集的鬼子和伪军妄图偷袭南阳的独立团一大队。一大队战士撤到了祥丰乡,徐亚辉、黄祖凡、倪宏三个青年正在沟里摸鱼,看到撤来的战士,他们主动上前带路,迅速将战士们转移。

1941年腊月,大中集、西团的敌人都筑了据点,为便利大中集至西团的交通联络,鬼子决定在离西团近十华里的吴家桥造一座汽车桥,通往大中集,为此运来了许多松木方子,以备造桥用。垦南区政府得知此情报后,立即组织区小队和民兵,利用黑夜突击把所有造桥的松木方子搬走,让敌人的造桥计划落空,孤立西团的敌人。因人手不够,搬得进度太慢,眼看天要亮了,怎么办?在这个节骨眼上,青年民兵徐亚辉献计说,“我看到西团方向有很多菜农贩菜去大中集卖,先把他们请来帮助搬木头,木头搬完再去卖菜也不迟。”他出的主意得到了采纳,很快将木料全部搬上了船,沿着一卯酉河飞快驶向南阳镇。区小队和民兵顺利地完成了破袭任务,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造桥阴谋,使西团的敌人孤立无援,不久西团镇就被新四军攻克了。

祥丰乡二村成为“模范村”

基层抗日民主政权选出了好乡长

1942年,徐亚辉17岁参加了民兵组织,不久就当上了民兵中队长,他带领民兵多次参与切断敌人的电话线、破坏敌人的交通桥梁,组织群众筑抗日墙、筑抗日墩子等。一次次较好地完成任务,使敌人胆战心惊。1943年9月,刚满18岁的徐亚辉被民主选举担任南阳镇祥丰乡二村第一任村长,兼任二中队民兵中队长。人们十分赞赏这位青年村长,从上到下都亲切地叫他“小村长”。在任职期间,徐亚辉对于乡里布置的任务,从不懈怠,总是团结其他干部,齐心协力,扭成一股绳,出色完成上级交代的各项任务。他在成绩面前从不居功自傲,有荣誉共享。因此,与他共事的一些村干部都一致公认他能力强,称他是个好班长。他在民兵值勤、征收公棉公粮,拥军优属、捐钱献物、公务派差等工作中,以身作则,不徇私情,坚决贯彻合理负担政策。因此,他深深博得广大群众的信任,还多次受到乡政府的表彰。当时的二村只有50多户人家,但是参军参干的就有60多人,同时全村没有一个人去当伪军。在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参军、后勤、征收公棉公粮、做军鞋、抬担架、优待军烈属等工作,都完成得既快又好。二村的先进事迹传遍全乡,大家自发公认二村是模范村。不久这个模范村的称呼也得到了垦区区署的认可,1943年10月,垦南区委正式命名祥丰乡二村为“模范村”。1944年11月30日,徐亚辉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5年5月10日,徐亚辉全票当选乡长。为贯彻上级关于发动群众在今冬明春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掀起生产高潮,宣传开展大生产运动意义,提高群众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徐亚辉通过组织伴工队、互助组、运销合作社等各种劳动组合形式,把男女老少、军抗烈属吸引和组织到开展大生产的实际行动中。全乡的大生产运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热气腾腾。组织妇女识字班、兴办冬学扫除文盲,进行抗日形势教育,提高群众抗日必胜的信念。组织秧歌队,开展各种文娱活动,提高全民的精神生活质量。9月,徐亚辉任祥丰乡党支部书记兼乡长,一人两职责任重大。

老老实实对人民有利

不管职务高低,都是人民勤务员

1946年1月,徐亚辉调离家乡到垦南区任宣传、组织科长。半年后又调《台北大众报》任战场记者,跟踪报导过盐南战役等多个战役的情况。1947年—1949年初,历任垦北区宣传科长、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1949年3月—1955年5月,调台北县(大丰)委工作,历任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副书记、书记等职。

50年代初,徐亚辉就任大丰县委书记,且工作干得很好。后因工作需要,组织上调毛育人来大丰县委任第一书记,徐亚辉改任第二书记,和毛育人配合默契,十分融洽,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把大丰的工作搞得很出色。在徐亚辉心目中,只有党的利益,没有个人的私利。在他的职位变动之后,他没有卸担子、减责任。相反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勇挑重柦,坚持原则,敢于担当。1958年大跃进时期,浮夸风四起。在这种情况下,大丰县委常委一班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政治路线,本着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信念,不瞎说、不谎报、不浮夸,如实上报粮食产量。徐亚辉看问题准确,他说,“我们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负责,坚决不虚报浮夸产量,不管怎样都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做老实人。”实践证明:老老实实对人民有利,自己也不吃亏,不老实随风转,虚报浮夸,结果会让人民受罪,百姓遭殃。

徐亚辉当了副手,仍然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如在1958年秋,三害(台风、暴雨、海潮)一起来袭。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毛育人要亲自到海堤的抗台防潮第一线去,决定让徐亚辉留守后方。可徐亚辉坚决不同意。他说他是大丰人情况熟悉,毛书记才来大丰不到两年,又是第一次碰到这样严重的灾情,他去海堤抗灾一线合适,毛书记留守后方掌控全局。两人争执不下,最后调和折中,两人一起去海堤抗灾第一线,县长留守负责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工作。徐亚辉常说的一句话:“我是大丰人,困难的事情应该我去。”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德和崇高的思想情操。

到贵州地区支边

听党安排,跋山涉水,德被黔山

1971年7月徐亚辉(前排右二)兼任独山县人武部政委时与人武部的同志合影

1963年11月,中共盐城地委召开社教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地委书记找徐亚辉谈话,说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缺少干部,是中央统一调的,组织上考虑徐亚辉去合适,这是党的需要,有困难也要执行。徐亚辉听后二话没说,表示坚决听从党召唤,服从组织安排。而此时,五个孩子尚年幼,岳父母也年事已高。对这些实际困难,徐亚辉一句也没向组织提。

1963年12月初,徐亚辉从大丰动身,9日到达贵阳,省委分派他去黔南自治州,到都匀县迎恩区面上搞四清。至1965年5月,四清运动基本上告一段落,组织分配徐亚辉任独山县委书记。5月中旬,他回大丰搬家,和家属朱德政两人带了除小五子之外的四个小孩到独山县报到。独山县23万人口,但在黔南州还算是个大县,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人口的一半。徐亚辉克服语言难题下乡蹲点,有时就吃住在群众家中,与当地群众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徐亚辉在独山县任职先后9个年头,他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团结同志,勤奋工作,熬过了异常艰辛的岁月,受到了独山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1967年,由于天灾人祸,全县粮食大减产,造成第二年群众生活困难。特别是北部的甲定、翁台公社和南部的董岭和黄后公社受灾更为严重。徐亚辉立即组织人员,带队深入灾区发动群众进行生产自救。

1968年夏天,徐亚辉一行3人,深入灾区调查研究。他们从翁奇出发,爬山越岭,途经桑麻、白鸡坡等山寨,第四天才返回。徐亚辉感叹道:“这里群众的生活很苦,干部的工作也很苦。”他当即与相关干部商量,由县里安排18万斤回销粮,着重解决甲定、翁台两个公社群众的吃粮困难。并要求干部深入农村基层,把指标分到队,根据每户的具体情况,逐一落实到每一户,不搞平均主义,同时强调绝不允许克扣粮食。区里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贯彻落实,当天下午分别由区领导带队,深入到这两个公社,抓群众生活安排和生产自救工作。

在贵定的四年中,徐亚辉因降结肠局部狭窄,身体一直瘦弱。尽管如此,他始终把为党工作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带病坚持深入农村第一线。他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农村。全县共35个公社、198个大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贵定是个多民族的县,除了县城外,多是苗族、布依族居住的山寨,山高路窄,人民生活贫困。1974年春耕季节,他深入到边远的云雾山区农村,检查农业生产。同那里居住的苗族同胞同吃同住同劳动。那里山高雾大,生产、生活条件都很差。他看到苗族同胞生产忙,就和群众一道送肥下田,由于路滑不慎跌了一跤,把腰都扭伤了,痛苦了好些日子才好转。这件事他不但没有怨言,回到机关他深有体会地告诉大家,那里的条件实在是太差,生产也很落后,群众生活极端贫困,必须想办法帮助那里的人民。当年就抽调农业技术干部,并筹少量资金,发动群众开山种茶。从原来的几十株“云雾茶”树,发展到20多亩。后来发展到了几百亩、上千亩,满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茶园。生产了有名的“云雾茶”,畅销国内外市场。现在那里是牛羊成群,人民群众都已脱贫致富,过上了幸福生活。

徐亚辉在贵州边远山区支边共13年之久,他留给当地人民的精神财富,是“务实作风和优秀品德”。正如独山县后任县委书记王代文赠送给徐亚辉的一句话:“德被黔山,风范常存”。

一切从实际出发

清廉自律,赤胆忠心干革命

1996年4月庆祝响水建县30周年时,魏福宝、徐亚辉(左二)、崔文龙、李树春、王清合影留念

1977年,徐亚辉奉命调回盐城,到响水县担任县委书记,一干就是5年。响水县是盐城穷得有名的“北三县”之一。当时“文革”流毒尚存,改革开放伊始,徐亚辉考虑的是,怎样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带领人民群众奋勇向前。

有一年县里召开年终总结大会,七套公社经济发展缓慢,在全县排名最后。几年来,面貌变化不大,总结中如何点名,徐亚辉很慎重。在总结大会上,他平心静气地讲到七套公社在前进的道路上步子慢了一些,希望他们不要气馁,要努力迎头赶上。虽然是这样轻描淡写地说了一下,但七套公社党委书记杨家鑫当时面红耳赤,会后还发了一顿牢骚。徐亚辉得知后,找他谈话,语重心长地开导他再接再厉努力工作。杨家鑫检讨表示今后一定努力做好工作。

为尽快改变响水贫穷落后的面貌,徐亚辉废寝忘食,殚精竭虑,一年到头不论是烈日当空的酷暑,还是冰雪盖地的严冬,他都不间断地奔波在农村,虽然身体不好,但从未停止过一天工作。他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都说他是“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书记”。

徐亚辉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着响水大地,响水的盐碱荒地变成了碧波万顷的良田。

清清白白做人

率先垂范,心底无私天地宽

1959年,徐亚辉任大丰县委书记。三年困难时期,各种物资都非常紧缺,县委动员广大党员、干部严禁商品开后门。会后徐亚辉多次查问家属朱德政,有没有买什么紧张商品,家属回答没有买什么东西。有一次,徐亚辉翻看家中的木箱子,看见里面有一条新的绸被面子,便立即责问朱德政,这被面是什么时候买的?必须马上退给百货公司,并且批评朱德政说:我们作为干部和干部家属,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决不能与群众抢购物资。德政再三解释说:这条被面子还是几年前不紧张的时候买的。徐亚辉还是不放心,一方面执意要家属去百货公司退货,一方面还叫机关党支部派人调查。后来调查证实是以前买的,这件事才算了结。

徐亚辉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搞特殊化。他在县委班子里,因为主抓农业,必须经常下农村走基层。那时县委仅有一辆吉普车,他从不坐车下乡,都是自己骑自行车走遍全县。吃集体食堂,从不允许开“小灶”。他从不收他人送的任何礼品,那怕是几只瓜,或是几斤蔬菜。在县委机关他住的房子同其他干部一样,没有任何的特殊,机关党小组或党支部开民主生活会,只要他在家每次都参加,从不把自己摆在特殊位置上。他常说:“我们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不可以特殊化。特殊化不是共产党人的品德,更不是领导干部的品德。”

上世纪六十年代,城镇居民的口粮标准都有所压缩,一般每人每月少供应四五斤粮,机关干部也不例外,同样要压缩口粮标准,儿童也按比例压缩。这样大人还能坚持,但小孩吃不饱闹得凶。为了使大家顺利度过荒年,县委决定临时动用少量的储备粮,解决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缺粮户和小孩多的困难户,补助少量口粮,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个规定社会和机关一样执行,凡符合条件的都可以享受补助。徐亚辉家有5个孩子,而且都是“饭缸子”。就凭这个条件,机关食堂分配他家补助粮28斤,司务长送交朱德政同志。此事后来被徐亚辉知道了,他严肃地批评了朱德政,说她不该收,并责成她立即把粮票送到食堂司务长那里去。后来,机关开民主生活会时,徐亚辉为此事还做了检讨。

1982年5月,徐亚辉调任盐城专署副专员。1983年4月,盐城地改市后,调任盐城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兼任市委统战部长和市政协秘书长。1988年市政协换届退下来后,他仍然是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不久,便担任盐城市老促会副理事长,继续发挥余热,谱写着人生“第二春天”的新篇章。1992年,任盐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96年,因患椎间盘突出症,经市委同意,卸去市关工委副主任职务。

徐亚辉在为革命奋斗的50多年中,为党为人民解放和建设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可贵的政治品格和高尚的人格。悠悠岁月,似水流年。徐亚辉已经离开我们整整20个年头了,人们深深地怀念他。他那种无限忠诚、敢于奉献;能上能下、勇挑重担;克服困难、听党调遣;鞠躬尽瘁、为民办事;清廉自律、不搞特殊的政治品德和高尚情操,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