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来,渝北区注重在普法方式和载体上不断创新,全区治安稳定形势和法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今年,该区将法制教育的“点”、“面”相结合,通过普法依法治理、实施“5+6”普法工程(即对5类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对6项法治文化工程的重点打造),努力实现全民法律素质明显增强,各级各部门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部门、行业、基层依法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全力推进“法治渝北”建设。
因时而行
完善普法工作体制
自“六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渝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领导班子责任目标,及时调整了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钰鸿任组长,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17个相关区级部门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区委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并配备了两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相关事务工作,确保全区法制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制度来配合。渝北区委法建办会同有关单位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萧山市渝北区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考核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等相关制度,修改完善了《关于新提任领导干部法制理论知识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为加强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奠定了基础。
因人施教
提升全民法律素养
记者从渝北区获悉,该区突出对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村(居民)、流动人口5类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分别提出了提高依法行政、提高青少年自觉守法能力、提高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能力、提高城乡居民守法用法能力、提高流动人口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的“五个能力”要求。
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该区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依法办事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述职报告的重点内容和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严格执行中心组学法制度,将法制教育纳入党校、行政学校教学计划进行系统学习,每年集中学法不少于4次,公务员全年学法不少于40学时;每年开展专题学法讲座,科级以上干部学法培训达到95%;司法、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更新培训每年累计不少于15天;并坚持每年春、秋季组织新任领导干部法制理论考试,以考促学,从而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强化青少年普法教育,提高青少年自觉守法能力。今年,该区将在保证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经费“五落实”的基础上,发挥全区211名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结合“法制宣传主题教育月”、“绿色安全月”、“交通安全教育月”,开展法制征文、模拟法庭、图片展览等活动,为广大师生举办100场“法制进校园”报告或专题讲座。此外,该区还将通过“渝北区未成年被告人刑事辩护小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社区调查制度的建立健全,构建规范的未成年人司法体系,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强化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提高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能力。去年,该区通过区工商分局、区食药监分局、区商委、区总工会等有关单位、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经营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微型企业、农村经纪执业人员等各类培训120期,引导企业管理人员自觉学法,依法经营管理;并在全区构建起区仲裁院、镇街和企业的三级劳资纠纷调解平台,形成了通过企业—园区—区仲裁院或企业—镇街—区仲裁院两条途径解决劳资纠纷的“3+2”调解模式,为企业发展、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强化村(居)民法制宣传,提高城乡居民守法用法能力。为巩固“民主法治村(居)”创建成果,渝北区一方面为全区318个村(社区)配齐法律顾问,实现“村村有律师”的目标;另一方面依托全区109名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和各村居的374名法律明白人,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保障。此外,他们还注重对村(居)“两委”干部的法制培训,每年法制培训不少于两次。据了解,该区99%的社区达到“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标准,99%的村达到“民主法治村”创建标准。
强化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弱势群体法制宣传教育。在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结合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普法教育和法律服务,突出就业再就业、人身损害赔偿、劳动报酬支付、社会保险、法律援助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因地制宜 打造特色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法治城市建设的灵魂工程,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渝北区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将法治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行业文化和群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法治短信平台、法治网络频道、法治报纸专栏、 法治电视栏目、法治专业期刊、法治主题公园为一体独具特色的6项法治文化工程大格局。
“每月都会收到几条法治短信,这种传播法律信息的方式很好,就算平时再忙也能学到对工作有利、对生活有益的知识,也时刻提醒我们尊法守法……”家住渝北双龙湖街道的市民张小姐告诉记者。为弘扬法治精神、传递普法信息,“六五”普法以来,该区建立了手机法治短信平台,该平台的普法对象逐渐从全区2000余名干部、调委会成员延伸至每个群众,广受好评。
在线沟通,实时解惑。该区在“渝北网”开设的“阳光渝北”频道、“法制”频道,将68个区级部门、镇、街道(园区)联网,公开政务,全面接纳该区范围内的咨询、建议、投诉,拓宽市民诉求渠道,提高各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同时,该区还设置了法制新闻、案件聚焦、维权行动、学说争鸣等栏目,开展法制法规宣传。在《渝北日报》开设的“法眼”专栏,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劳动就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依法信访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该区的相关政策。
针对渝北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该区充分利用辖区81个律师事务所、750余名律师的丰富法律资源优势,在渝北区电视台开设“律师在线”法制栏目采取以案释法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及时传播渝北区法治领域创造性研究成果,该区联合《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创办了法治专业学术期刊《两江法治》。
此外,渝北区按照“法治为题、文化为魂、教育为根”的原则,在设计内容上注重体现法的内涵、中国法治史、法治理念的宣传,并立足已有条件,通过浮雕、楹联等形式,把雕塑、书法等融为一体,将“晚晴园”打造成该区法治主题公园。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今,渝北区的“六五”普法已经铺展了一幅崭新的画卷。在渝北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下,他们将深入贯彻依法治区的基本方略,通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谱写更新篇章,打造更美风景,取得更好的成绩。
记者 覃蓝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