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报刊 > 正文

整治更加困难,需多措并举群防群治背街小巷成“牛皮癣”侵蚀重灾区

2015-04-22 15:25:23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整治更加困难,需多措并举群防群治背街小巷成“牛皮癣”侵蚀重灾区

触目惊心的“牛皮癣”

    “楼道内、电线杆上、公厕里……诸如办证、招聘、购物之类的非法小广告常会不请自入市民的视线。这些被市民称为城市“牛皮癣”的小广告虽小,却很难根治。今年以来,我市在整治“牛皮癣”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牛皮癣””蔓延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由于“牛皮癣”的制造者因利益驱动,与有关部门大打游击战,“牛皮癣”的根治依然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难题。
    近日,记者对我市“牛皮癣”的现状、整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调查走访。”

“牛皮癣”出现新苗头

现象一:
城市繁华地段已少见
背街小巷却不少
    在沙坪坝、渝中、江北等区域的三峡广场、解放碑、观音桥繁华地段,记者看到“牛皮癣”已基本销声匿迹。然而,转入一些背街小巷遍布墙壁的“牛皮癣”便冲击着市民的视觉。在沙坪坝陈家湾某小区一户居民家的大门上,10多张不及巴掌大的彩色小正方形广告,沿着大门左右两侧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内容多为“急开锁”、“疏通管道”、“补漏搬家”之类。不仅如此,在一些小的街道、居民楼,墙壁上、地面上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各种办证、开锁、治病的“牛皮癣”。
现象二:
制造手段升级
从用胶水贴到用油漆刷
    在江北区一街道的墙壁上,记者看到墙面上除了用纸张张贴的各种“牛皮癣”外,上面还有用各种颜色的油漆刷的办证电话,有些地方前面刷了广告,后面又有人用相同颜色去涂改,看起来惨不忍睹。
    在随后的调查中,记者发现,张贴书写“牛皮癣”的手段也在升级。从之前的用胶水张贴,发展到现在的用各种颜色油漆刷、黑墨写、用刻板印等等,手段方法各异。
现象三:
“牛皮癣” “长高”
治理更困难
    由于贴在矮位置的“牛皮癣”比较容易清理。于是部分人转移了地方,张贴、涂写的位置从低矮处转移到了楼道顶部、住户家的门框上等较高的位置。
    在沙坪坝某一小区,记者发现外墙的“牛皮癣”并不多见,但在位于楼梯口左侧离地约4米多的一个网线管理箱外壳上,张贴了多张“牛皮癣”。
    除此之外,在一些高墙上记者也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用油漆、黑色笔墨写满了各种信息。

久治不愈的“四大症结”

    这些城市“牛皮癣”为何久治不愈?如何才能得到有效遏制?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沙坪坝区市政行政执法支队违章处理办公室的执法人员陈曦。他告诉记者,随意张贴、涂写的城市“牛皮癣”,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顽疾。
    陈曦认为,“牛皮癣”之所以出现久治不愈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当前“牛皮癣”存在4大难以根治的症结:制造“牛皮癣”的人,一般都是在凌晨,人们入睡后偷偷摸摸地出来张贴。有的地方的“牛皮癣”,明明头天清理干净了第二天在同样的位置又出现了;对于电话“牛皮癣”,虽然采取了“呼死”“停机”的办法,但大部分“牛皮癣”制造者很快就弃旧换新,不断更换手机号码,业务立刻又能恢复;“牛皮癣”制造者十分精通游击战,为了不被抓住,这些幕后人很少自己行动,往往从一些地方雇来一些刚出来打工还不明事理的未成年人来帮他们贴广告,一旦发现被盯上,会立刻将自己的号码转移到别人的手机或电话上;“牛皮癣”张贴的位置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低到高,很多小区街道的花池、电线杆、树木、墙壁等地方都被他们利用起来了,由于城管执法人员人力有限,往往难以在每个点都进行查处清理。加之用各种颜色油漆写的字迹越来越多,虽然在清理时用其他颜色的原料进行了覆盖,但是却导致原来白皙干净的墙面变成了“大花脸”。

市政行政执法部门:
堵疏结合治理“牛皮癣”

    城市“牛皮癣”属顽症,但并非不治之症。对于城市“牛皮癣”的整治,这些年沙坪坝区市政行政执法支队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今年以来,沙坪坝区市政行政执法支队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在一些小区和街道设置专门的信息张贴栏,有效疏导规范便民小广告到指定地点发布;另一方面组织专业队伍对城区“牛皮癣”进行巡查清除。同时,积极配合公安,加大对假证件等违法广告的查处打击力度,并协助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对违法广告联系电话采取停机处理,切断其联络渠道。
    在对付各种顽固“牛皮癣”上,沙坪坝区市政行政执法支队也采取了相应的办法。对于品种繁多的“牛皮癣”电话,城管执法人员巡查后,先进行照相取证,然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在“牛皮癣”的清理上,行政执法人员除了配有专门的清洁工具外,还配备了专门对付张贴在高处的“牛皮癣”专业清理工具。巡查中,遇有张贴的“牛皮癣”随手揭掉,有喷涂的随手用自喷漆进行掩盖,有画的用涂料或油漆粉刷,有乱拉、乱挂的用钳子剪掉,做到发现一张揭掉一张,发现一处盖上一处,发现一片粉刷一片,发现一根剪掉一根。此外,在加强日常巡查的基础上,支队对一些雇来张贴乱发小广告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引导,让他们认识到乱发张贴“牛皮癣”属于违法行为。同时,针对市民对疏通下水道、开锁等一些便民信息的需要,沙坪坝区市政行政执法支队在规范公益广告张贴的基础上,在一些小区街道专门的地方设置公共广告栏,让便民服务等广告的发布得到规范。

专家:
“牛皮癣”整治
需群防群治全民参与

    谭刚强(社会心理学者、市协和心理顾问事务所所长):城市“牛皮癣”是一种顽疾,多年来屡治屡犯 。之所以能长期滋生生存,主要是依靠了一些利于自己生存的便利条件。首先,市场和市民需求为“牛皮癣”存在提供了可能。现在一些市民一提起城市“牛皮癣”就说影响市容,但是一旦碰到电器坏了,又忍不住拨打“牛皮癣”上的电话;其次,小广告成本低,收益高,散发者流动性大,具体的查处比较难落实;再次,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到位,也使得非法小广告有了可趁之机。
    俗话说:“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对于一些市民需要的常用信息,可以市区分片分块设立集中统一的广告栏,免费张贴,满足广告主和市民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非法的“牛皮癣”广告,可设举报制度,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对提供线索的举报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此外,执法部门也要加强与公安、工商、卫生等多个部门的联合执法,杜绝非法广告的产生。
    治理城市“牛皮癣”,工作难度大、反复性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如果单靠城管部门孤军奋战,只能是扬汤止沸,力不从心。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市民素质,形成人人参与,群防群治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清除城市“牛皮癣”,真正使“牛皮癣”失去生存的空间。
 
见习记者  朱颂扬 饶果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