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能源观察 > 新能源资讯 > 正文

奇点汽车5年烧170亿首款车仍“难产”

2020-04-14 12:52:23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近日,一家名为安徽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奇点”)因经营范围新增测温仪及监控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及进出口贸易,而获得舆论的关注。

资料显示,安徽奇点成立于2016年10月,注册资本为13.5亿元,先前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汽车整车、新能源汽车等,而它的第一大股东便是奇点汽车的运营主体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0.37%。

提及奇点汽车,其入局造车行业并不算晚,成立至今,融资总额超过170亿元。但在产品的进展上,与已经实现量产交付的造车新势力相比,奇点汽车“掉队”颇远。首款产品因上市时间屡屡跳票,而被外界戏称为“跳票王。”

针对首款产品的上市时间,子公司“跨界”造测温仪缘由等问题,记者致电致函奇点汽车方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领导没有时间回复,暂不接受采访。

量产遥遥无期

公开资料显示,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业务涵盖了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系统、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车联网服务和解决方案、创新技术产品的投资等,智车优行的主要产品便为奇点汽车。

作为造车新势力,奇点汽车的经营模式可谓独特。据悉,奇点汽车采用“特斯拉+小米”的模式,即在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层面,对标特斯拉;在营销层面,以成本价定价,争取到更大市场空间后,依靠后续一系列衍生服务实现盈利后置,与小米生态供应链模式类似。

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使得奇点汽车的“特斯拉+小米”经营模式始终处于尴尬局面,因为在产品层面上,奇点汽车首款量产车型始终未能交付量产。

在业界看来,量产和交付是评价造车新势力的两大关键指标。以造车新势力头部玩家蔚来汽车为例,自2018年6月开始交付以来,蔚来全品牌累计交付35751台,包括20675台ES8和15076台ES6。

奇点汽车也曾多次宣布首款产品上市的消息,早在2017年4月,奇点汽车便发布首款中大型纯电动SUV iS6,并宣布当年底小批量生产。然而在2018年1月,奇点汽车创始人沈海寅宣布,奇点iS6将于当年底量产上市。2018年10月,沈海寅宣布,奇点iS6推迟上市,预计在2019年春节前后。截至目前,奇点汽车仍未有量产车型上市。

2019年上海车展期间,沈海寅回应称,iS6迟迟未能量产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其一,奇点汽车为代工厂模式,这种模式容易受制于人。

据悉,奇点汽车的代工厂为北汽集团。其二,从造车新势力已经量产交车的情况来看,奇点希望能避免“踩坑”,更愿意花时间打磨产品。除此之外,更换供应商也耽误了不少时间。

在汽车分析师任万付看来,如今资本寒冬下,车企产品能上市就尽量上市,这样会稍微抵抗一些风险,越晚上市,对于企业的融资和未来的发展,风险就会越高,“互联网造车可能只有少数会成功,大多数会以失败告终。对于企业来讲,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也不可能推迟上市。”

5年烧钱超170亿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奇点汽车已完成8轮融资,融资总额已超过170亿元,投资方包括奇虎360、联想之星、韬蕴资本、博雍基金等。最近一轮融资的时间为2019年10月12日,融资数额近亿美元。

奇点汽车融得超170亿元用途何在? 据了解,为了给车型量产做准备,奇点汽车计划在多地投资建设工厂。根据奇点汽车披露的安徽铜陵工厂建设规划,产业园项目总投资80亿元、年产能将达20万辆,一期工程占地400亩,主体厂房于2017年6月开工建设,2018年10月底全面完成一期厂房建设。

2019年3月底,沈海寅宣布与苏州市相城区以及高铁新城全面开展合作,未来5年投资150亿元打造奇点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奇点汽车苏州生产基地,并合作成立100亿元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投资基金。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的淘汰赛逐渐加剧,大部分企业都或多或少面临着资金难题,截至目前,已有博郡汽车、前途汽车等新造车企业也被曝出陷入“欠薪”的泥潭之中。

即便是身处第一梯队的蔚来汽车也不例外,3月18日,蔚来汽车(NYSE:NIO)公布上市后的第二份财报。数据显示,蔚来汽车2019年营收78.25亿元,较2018年的49.51亿元增长58%;净亏损114.13亿元,较2018年的净亏损233.28亿元减少51.1%。

除此之外,对于公司的现金流,蔚来汽车方面也发出预警称,现金余额不足以提供未来12个月持续经营所需的营运资金和流动资金。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2020年对造车新势力来讲比较艰难,新冠肺炎疫情造成较大损失,市场需求低迷,融资困难等,都在触动着造车新势力的神经。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亦向记者表示,新能源市场出现了短暂的调整期,补贴退坡后,市场压力比较大,需求相对比较低,造车新势力企业分化比较严重,目前在加速洗牌,未来可能面临“大面积”退出的局面。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
{"remain":99954,"success":1}http://www.xsgou.com/energy/2020/0414/180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