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占太林
徐晓冬,就像武林中的一头猛牛,一顿横冲直撞,弄得整个武林鸡飞狗跳。那么,他是否存在刻意炒作,以博取名利?武林之中,“假大师”有存在多少?但这,未必又是一件坏事。
当徐晓冬以“打假”为噱头挑战中国传武江湖,看似是在“砸”传播文化、教授武学为商业根本的武林人“饭碗”,实则以“崇武”为根本构建出一个价值亿万的商业机遇。
以人民的名义“打架”4月27日,这段由四川武馆流出的视频瞬间转发于各大门户、社交平台之间。视频中的黑衣男子名叫徐晓冬,MMA选手,自称“中国综合格斗MMA第一人”;而白衣男子魏雷,自称雷雷,是雷氏太极的创始人,曾经学过拳击、散打、柔道。
比起两人对决的视频,网友的评论则更值得玩味:“中国传统武术不堪一击”、“和广场舞没什么两样”、“打假武林”等。5月1日,王思聪干脆调侃传统武术:“演技浮夸,吓死我了。”不堪传统武术就此抹黑的各门派承袭者、掌门人纷纷对徐晓冬下战书,一时间,安静多年的江湖沉渣泛起。
被整个传武敌视的徐晓冬表示,愿意接受武林各路英雄的挑战,将进行不带护具,无限制规则的对战,并称自己在“以人民的名义打假”。徐晓冬高调向所有传统武术的掌门人、最好的大家、最有名的名师下战书:“我要向更多的人发起挑战。首先我要找马云的保镖李天金;还有一个是号称太极里实战第一人,王占军;最后一个是目前中国老百姓把他捧为神的人——武僧一龙。这三个人。”徐晓冬还强调,“徐晓冬可能会输,但我不怕输,因为我在打假,这是全国人民的支持的!以人民的名义!”
硬币都有两面,正面是打假的积极性和必要性;而另一面则是抹黑中华传统文化,太极拳作为传统武术发展最好的拳种,经过岁月的流逝,几千年的沉淀到如今一大批爱好者,必定有其存在的意义。但徐晓冬究竟是在以人民的名义打假?还是抬高自己身价的一场炒作?
“约架”营销学MMA徐晓冬“约架”武林显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无论最终输赢,这件事已经让我们成功记住了“徐晓冬”和“勇士的荣耀”两个名字。
徐晓冬KO魏雷后,搏击比赛《勇士的荣耀》立刻与徐晓冬签署了一份协议,届时《勇士荣耀》将提供120万元的奖金为约战双方提供奖励,这而一协议的签署,旋即为事件升级。不得不承认,《勇士的荣耀》总裁郭晨冬的营销手段之高明。
再看徐晓冬在此事件中将开掘出的商业潜力:
1、首先,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信息显示,徐晓冬目前是北京拓天陛图体育文化传媒公司的法人兼股东,徐晓冬的认缴出资金额为75万元,持股比例为25%,在其背后还有拓天伟业(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拓天伟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两家资产管理及投资担保公司作为公司的大股东;
2、其次,徐晓冬因其毒舌的形象还主创了一档《冬哥辣评》的直播节目,目前在各大直播平台合作推出。同时,他是一款名为“极斗”APP的主要推广者,该APP还曾在早些时候推出了VR方面的衍生软件;
3、在后续的挑战中,徐晓冬表示所有太极界宗师的挑战,全部接受他们的挑战,而而郭晨东则出资120万奖金,胜负方都有,这就意味他必然收到经济回报。
就徐晓冬来说,“约架武林”本身达到了一战成名的宣传效果,商业利益随之滚滚而来,不但顺势推广了自己的公司和产品,还可以坐拿高额的出场费。
“崇武”背后有一盘价值亿万的商业大棋当格斗狂人徐晓冬挑衅武林各掌门的事件爆发后,我们终将回归到“商业属性”上来,这是不可避免、并已经必然存在的一盘“商业大棋”。
在美国,“崇武”的背后是一座商业的金矿。搏击运动产业在体育产业中居前三甲,市场成熟度较高,被誉为体育产业中的“钻石”。
过去一年,中国搏击领域新冒出的赛事IP十余个,但其变现效果始终差强人意。
在福布斯计算的赛事价值中可以看到,基于赛事的媒体、门票、赞助和授权商处获得的比赛日收入的总数得出,体育赛事的受关注度直接影响是它的商业价值。中国不缺专业的搏击或武术赛事,但是缺乏“爆款”和“明星”,除了邹市明和熊朝忠,老百姓很难再说出一两个名字,这是市场一直冷感的“痛点”所在。而徐晓冬“约架”事件如果可以持续发酵,并规范化,或许可以点燃中国百姓的“崇武”精神,助市场“造星”。
虽然徐晓冬狂妄的姿态背后,其个人利益显而易见,但最终无论谁输谁赢,真正的赢家并非对战双方,而是“商业武术赛事”。“约架武林”所衍生出“粉丝经济”后,培养出中国拳迷的巨大消费市场,那么赛事、视频直播、文化传播、教育产业、IP开发、衍生品开发……这背后将是一盘价值亿万的产业大棋。如今,《勇士的荣耀》已经捷足先登,而其它相应企业如何借力使力,就看各自的“商业修为”了。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原标题:徐晓冬“约架武林”的背后,谁是亿万赢家?)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上游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