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观察 > 产经 > 正文

深度∣迟到的银联

2017-07-31 16:14:52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深度∣迟到的银联 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7年盛夏,营销方面一向以“高冷”著称的苹果公司,携手银联在中国开始了一场为期一周使用“Apple Pay+银联”便可享受5折优惠的近场支付营销。而在仅仅一个月前,中国银联还联合近10万商户主推二维码支付,推出“62银联云闪付全民盛惠”。

银联以两轮高达数亿元的营销补贴和着重推出的“银联云闪付”旗下两种主流支付方式,高调宣布加入移动支付大战。

然而此时,距离中国移动支付二维码实际应用已超三年,距离央行官方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也已近一年。市场对银联充满质疑声音,这位卡基支付时代的巨无霸在这场激烈的互联网移动支付大战中是否已经“姗姗来迟”,从而“错失良机”?

艰难突围

“相较于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狂奔突进的创新,银联一方在支付安全与效率的选择中,天秤的砝码过多加给了安全,而把效率放在了次要位置。”一位支付行业资深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在政策层面,银联的创新应用受到了监管机构的严格约束,反观第三方支付机构,无疑是对中国原有支付体系的颠覆性创新,享受了长达数年的监管空白和政策红利。”

放眼当下,银联面对的竞争压力着实不小。

在支付方式上,中国的二维码支付已经占据线下高频小额支付的主流,银联主推的NFC支付则使用寥寥;在竞争对手方面,支付宝和腾讯系(财付通,主要包括微信支付和QQ钱包)在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3.7%和39.51%,合计占领了93%的市场,而银联的市场份额却不足1%(易观智库今年1季度数据)。

在双寡头统领的稳定局面下,中国银联联合超过40家商业银行及京东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推出了优惠力度颇大的“62”年中大促销,强势杀入战局。

以银联62年中促销为例,银联方面披露的数据显示,“62”活动期间,银联二维码新增用户环比增长402%。从交易笔数看承载了此次活动银联二维码交易笔数的四分之三,包括Apple Pay、Huawei Pay等各类手机Pay在内的NFC支付,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去年“62”活动增长308%。

值得注意的是,银联并未披露相关比例的绝对基数。银联方面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虽然银联方面的增长比例颇高,但以市场份额的绝对值来看,仍然远远无法与两巨头相抗衡。

不过,银联打响的这两场自卫反击战并不可小觑,或许只是帷幕的刚刚开启,其背后是这位支付行业老大哥痛定思痛的“二次创业”雄心。

二次创业

今年3月31日,银联总裁时文朝发布了2017年经营目标。银联表示,由于电子支付业务的缓慢增长,2017年银联的利润增长目标由43%下调到20%,也为自身改革留出空间。

“总之,这个阶段的竞争是市场份额的竞争,一切策略的绸缪都要围绕着份额而开展。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时文朝今年3月在成立银联十五周年的内部发文中也曾立下军令状,这与三个月之后的联合强势突围行动正相契合。

不过一位银联内部人士则向界面新闻表示,至今为止,银联并未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市场份额目标。

十多年的特许经营权消失殆尽,移动市场的竞争白热化与质疑之声,让银联在内外压力下,开始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反思与改革。

“为什么资金实力、系统强度、风控能力上都是最佳水准的传统金融机构,却不能在移动互联时代占得先机?”时文朝在内部发文中向全体银联人发问。

“原因在最后一百米上。”

时文朝在邮件里反思写道:“当我们的视角从发卡、收单推进到真正的终端即持卡人、商户时,可以发现海量且高度离散的受众,正使我们的客户面临着终端需求复杂而多变、机构之间协调成本高企、资源分散而力度薄弱,各机构关注和考核的重点不一,很难力出一孔和利出一孔,整个合作链找不到触及用户痛点的抓手,从而带来或用户离弃或被旁路的风险。”

由此,银联内部全面进入“二次创业”。

“未来支付载体是否大可由单一的银联卡向规则认可的发行主体发行的、具有品牌标识、可以在网络中使用的支付载体方向创新?”时文朝提出,银联下一步将谋求从“支付方式”到“支付品牌”的定位。他把银联新阶段的市场竞争定位为“赶超者”,并提出,未来银联将以整体网络为目标,进行全产品全系统的资源配置。

专为移动互联网塑造的统一品牌“银联云闪付”无疑是这一构想的落地成果之一。银联在近年来不断为“云闪付”品牌进行增添改进。目前,“银联云闪付”已经囊括三种基于“四方模式”下的支付方式——智能手机PAY(属于NFC近场支付的一种)、可穿戴设备支付以及二维码支付。

四方 VS 三方

值得注意的是,银联所推出的支付产品虽然在终端上与支付宝、微信类似(支付宝曾在2014年左右推出NFC近场声波支付),但在商业模式上有着根本性的差异。

传统支付方式的核心是“四方模式”,参与方包括卡组织(如银联)、发卡机构(一般为商业银行)、商户和收单机构四类参与主体。在四方模式中,SamsungPay、ApplePay则是将银行卡“装入”手机,刷手机的时候,刷的还是银行卡,背后清算方式与实体卡无异。

深度∣迟到的银联 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支付行业“四方模式”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