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观察 > 财经 > 正文

民生加银对话首席:洞察市场异动关键,把握股债投资机会

2022-09-30 09:22:04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舛,不确定性增加,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今年以来投资难度加大。为了帮助投资者拨开市场异动迷雾,指明后续投资之路,近期民生加银基金邀请民生加银首席经济学家钟伟,方正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燕翔与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共同亮相“对话首席:市场局内人”直播活动。

三位首席从宏观层面对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中的中国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A股市场的近期表现和未来趋势,并从宏观利率、货币政策等方面解析固收市场表现,同时首席们也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如何摆正心态,把握未来投资机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向大众传递专业的宏观市场分析,并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全球经济低迷,中国权益市场看哪些?

最近,世界银行发文警告明年全球经济衰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也发文警告全球经济存在“超预期下滑”的风险。两大机构对全球经济的预判,也突显了海外局势的严峻性。

民生加银首席经济学家钟伟认为,海外经济整体局势或可能对国内造成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周期跟国外的同步性在减弱。从货币政策周期来看,美国和中国的货币政策周期目前不同步性非常显著,这在过去很罕见。值得注意的是,宏观政策的不同步性及经济周期的不同步性,有可能导致资产价格也是不同步的;另一方面,如果欧美经济情况变差,或可能影响到国内外贸需求。因为从2015年开始,外需因素对我国经济驱动作用显著提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价值越来越高。

以全球经济视角看A股市场,方正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燕翔认为近期A股市场调整幅度明显,根本原因是国内宏观指标发生了显著变化。名义增长的指标下降速度比较快,特别是价格指标,PPI同比增速6月份为6.1%,7月份为4.2%,8月份是2.3%,两个月时间大概下降4个百分点。燕翔指出:“出口也是名义值,上半年整体增速一般单月在17%、18%,8月份前后降低到7%、8%。这是对上市公司盈利影响相对较大的变化,是短期内出现的变化,也是导致市场8、9月份出现调整的核心因素。”

但同时,燕翔也乐观地表示,名义增长指标再往下降的空间比较有限,并且从2021年四季度开始到现在,周期性的上市公司盈利下行周期已经开始慢慢接近尾声。“未来的股票市场能不能乐观?能不能有机会?关键一点是能不能实现上市公司盈利增速超越名义GDP增速,这是最关键的一点。”燕翔强调。

对于A股的未来趋势,钟伟认为,从宏观刺激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还处于温和修复的过程中。接下来需特别关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此外,A股本身也有一些变化,一是国内货币政策不为美联储加息政策所动,二是涉及到国民经济十万亿级的房地产,中证房地产指数已经有见底爬坡趋势。“随着地方对房地产的托底政策和中央对房地产的相关政策逐渐变得中性和趋向于温和,这个行业有望企稳,再叠加制造业总体还能稳定向上,科技成长当中再跑出一些不错的公司,我相信A股市场今后还是可以看的。” 钟伟表示。

国内经济优势较大,支撑固收市场亮眼表现

权益市场的异动,让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向固收产品市场。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表示,“固收今年以来有一点小牛市的感觉。”

站在全球经济的大格局中,国内债券市场表现要比欧美国家、新兴市场好。一方面是欧美目前的通胀水平比较高。张继强认为原因有三:第一是需求,美国MMT或者财政货币化推升通胀;第二是供给因素,跟全球供应链紊乱、大宗上涨、美国劳动参与率等因素有关;第三是美联储滞后于周期,没有及时控制通胀。“美国通胀到今年年底7%左右,明年3-4%左右。中国的通胀控制得好很多,这跟我们的供给能力强、需求偏弱都有一定关系。”张继强强调。

对于国内经济未来表现,钟伟认为,中国经济明年可能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前高后低,因为今年上半年基数比较低。长期来看,大多数国际研究者和国内研究者倾向于认为2023-2028年中国应该在维持高质量增长的同时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速,这样使得中美经济相对比时,中国仍然处于相对比较有竞争力的速度。

具体到固收未来表现,张继强认为,债市进入“鱼尾行情”。因为全球经济中期衰退风险等因素,决定了国内未来利率上行空间不会特别大。对于投资者而言,固收类产品仍具备流动性管理价值。

嘉宾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民生加银基金的观点,民生加银基金不对嘉宾观点的正确性、准确性及逻辑合理性进行承诺或保证。观点内容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收益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
{"remain":99999,"success":1}http://www.xsgou.com/biz/finances/2022/0930/198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