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观察 > 财经 > 正文

OLED行业发展迅速 政策助力国产面板企业突破封锁

2020-06-05 16:29:55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就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做出战略部署。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新基建包涵了三大方向、涉及七个领域,目前全国已列入投资计划的投资额约50万亿元,毫无疑问将会为众多特定新材料提供巨大的应用空间。比如中国建材集团研发的5G基站复合材料、5G终端显示材料、特高压绝缘材料、智慧能源光伏材料是新基建多个重点领域的关键原材料,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未来的发展十分可期。

其中,显示材料技术是5G终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电视、电脑、车载显示屏,OLED显示屏都成为了主流趋势。OLED相较于LCD,具有响应速度更快、色彩饱和度更高、重量更轻等优点。据统计,OLED屏幕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990亿元。越来越多的高端屏幕制造企业也都从LCD技术向OLED技术转移,有报道称三星宣布在2020年底退出LCD面板市场,据了解,LG也曾向外媒透露他们将在2020年底之前停止国内LCD屏幕的生产。

OLED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企业仍有崛起的机会

目前OLED市场仍被韩国企业垄断,2019年韩国市场占比89.9%,其中三星的面板出货量市场份额占比85.4%,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虽然第二名是我国的面板企业京东方,但其市场份额占比仅为3.6%。京东方和三星的差距也体现出产品质量和应用效果的不同。

纵观屏幕发展历程,从LCD液晶屏到刚性OLED屏,再到全柔性OLED屏,三星一直处于手机面板领域的引领者地位。较早的布局OLED领域,使三星积累了大量的专利。三星也利用了专利陷阱来限制其他同行企业的发展。若国内的面板企业想要在OLED领域有所发展,那么自主创新技术是必要条件。

虽然三星作为行业巨头,在技术上处于OLED市场的最前段,但我国面板产能也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京东方、华星光电、飞马微电子、柔宇科技等公司都在大力建设最先进的OLED生产线。有研究表明,我国屏幕生产公司最近已投入运营12条OLED生产线。此外,还有7条在建产线。

同时,在全柔性OLED技术领域,我国面板企业也实现突破。柔宇科技已经独立自主研发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P-NSSP),相较于三星、LG等使用的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 ULP-NSSP技术在成本、良率、屏幕弯折性、可靠性等众多方面都有所领先。柔宇在柔性OLED领域开辟的新的技术路线,使其不再是跟随者,而是我国未来柔性屏领域的引路人。

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当中,经历了华为被他国围追堵截的痛,我国的电子元件有着逐渐国产化的趋势,各大手机品牌厂商在选择零件的时候都会优先考虑国产,给予我国面板企业大力发展的机会。

OLED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应用日益广泛

随着我国OLED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应用场景的开发也更加多元化。OLED 显示在全屏手机、可折叠设备、曲面显示、可穿戴设备、高端车载、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在手机领域,自2018年柔宇科技推出全球首款柔性屏折叠手机FlexPai,到今年2月三星和华为先后发布了新一代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lip 和华为Mate Xs,OLED的柔性显示已经在该领域经过了多年的技术升级。其中,在5G的大趋势向下,柔宇科技在今年3月对外发布了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并与中兴建立深度合作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据消息称,本月初,中兴手机一款柔性屏折叠手机设计专利被曝光。

除了手机领域,各大屏幕生产商还在积极探索柔性屏可能应用的其他终端产品。例如:柔宇科技还与LV合作制作了带屏包包,也和空客联合开发了机内显示屏等。一片柔宇第三代柔性屏的重量仅为2克,厚度仅为0.01毫米,而传统的LCD显示模组可能重达2公斤。凭借重量这一大优势,全柔性屏每年可以为一架空客飞机节省大约100万美元的油钱。同时相较于传统玻璃材质的显示屏,柔宇的全柔性屏没有采用玻璃,在受到强大外力时也不会破碎,进而提高了产品安全性。

我国OLED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从产品研发、量产到终端的应用,国内企业正在努力突破相关核心专利被外企所垄断的局面。今年两会,国家也明确释放出将大力革新现有制造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信号。未来,包括柔宇科技、京东方在内的国内企业将持续发力自主研发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真正做到技术独立,树立中国智造的形象。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
{"remain":99954,"success":1}http://www.xsgou.com/biz/finances/2020/0605/183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