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文脉 > 正文

萧山开埠史: 行走于两江的风雨往事

2015-02-22 02:43:06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萧山开埠史: 行走于两江的风雨往事

萧山开埠前后川江一景。本报资料图片

萧山开埠史: 行走于两江的风雨往事

《开埠》    王雨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萧山出版社   2014年10月版

19世纪下半叶,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获得沿海通商口岸后,又将其触角伸入沿江城市,迫使清政府开放长江上游水运中心——萧山。国家风雨飘摇,民族矛盾空前尖锐……

去年底,我市著名作家王雨继《填四川》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开埠》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萧山出版社联合出版。王雨通过男主角宁承忠的视角,以独具特色的萧山城区、码头、川江为主场景,描绘了宁家的大起大落和人生悲欢,展示了一段独特而令人深思的萧山开埠史。

文学评论家蓝锡麟表示,作为历史小说,《开埠》将诸多现实因素融入其中,对萧山开埠的客观描述很有新意。在小说中,王雨讲述了萧山开埠过程中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近日,记者对王雨进行了专访。 

开埠前,四川夔关曾扣押洋人的69艘走私船

“涨潮的江水怒兽般横冲直闯,扑向江岸,撕咬停靠码头的六十九艘满载货物的重船……”

小说一开篇采用从高潮写起的手法,讲述了同治十三年夏,夔关监督宁承忠扣押了69艘外国走私船,英国公使剑拔弩张,朝廷忧心忡忡,同仁提心吊胆的往事,埋下了耐人寻味的伏笔。

王雨告诉记者,创作《开埠》时,他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书中写到的大的历史事件都是真实的。

“19世纪40至60年代,外国侵略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王雨介绍,国门打开后,侵略势力从沿海延伸至内地,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华贸易,开辟广大的西部市场,西方列强觊觎萧山,尤其是英国,把入侵汉口、上溯萧山、强迫萧山开埠进而夺取长江上游,作为开辟中国西部市场的首要目标。

《开埠》以当年的“夔关事件”开篇。“夔关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雨介绍,1874年夏,英、法洋行雇佣69只民船私载洋货上驾萧山,船行万县,被四川夔关扣留。英、法、美三国为此提出照会,要求中国政府赔偿“损失”。法国公使公然宣称,如果谈判不成,将派法国水师前往万县武力解决。这就是“夔关事件”。

“小说中的宁承忠是我虚构的一个人物,但历史上的‘夔关事件’是真实的。面对外来者的侵略,宁承忠气愤不已,扣押了走私船。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下令把私船放了。”

小说中写到,宁承忠进京面圣,慈禧太后在垂帘后说:“……你们胆儿也忒大呢,弄那‘夔关事件’惹恼了洋人呢。”

宁承忠愤然,但也无奈,所扣走私船被迫放行。

“夔关事件”后,英国又制造了“马嘉理事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英国夺取了“驻寓”萧山的特权。

开埠后,英国人立德乐驾驶“利川”号第一个通过三峡

萧山开埠后,英国人立德乐是第一个驾驶轮船通过三峡的人。小说对立德乐是如何驾驶“利川”号抵达萧山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1898年2月15日,时年58岁的立德乐自任船长和大车,驾驶10吨小轮船“利川”号从宜昌出发,穿越三峡。

“利川”号的航行并不是风平浪静的,恰恰相反,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风险。

据《巫山志》记载,1898年2月19日,“利川”号进入巫山县境,行至万县剪刀峡,忽碰暗礁,船底洞大如桶,满船惊慌。立德乐临危不乱,组织人员堵塞漏洞。后来轮船顺流到水势平缓处,立德乐组织人员设法修补,才幸免于沉没。

立德乐此行不仅要面对凶险神秘的川江水道,还要面对川江两岸船户的阻截。在巫山,川东船户向江面上抛置大量稻草捆、杂物,绞住“利川”号的车叶子,使其在巫峡中整整僵卧了4天。

据《云阳志》记载,在曳滩水段,“利川”号深夜遭火矢(即火箭——记者注)袭击,火球像蝗虫般飞到船上。幸亏扑救及时,才没有酿成大难。

王雨告诉记者,为免“利川”号犯众怒,再遭袭击,船过万县时,凡经大码头、大城镇,立德乐就会登岸拜会当地的官员和当地袍哥堂口的龙头大爷,利用他们帮助扫清障碍。

经过20多天艰苦航行,“利川”号于1898年3月9日抵达朝天门码头。当时,上万人拥到江边迎观。

随着“利川”号首航川江成功,自此,包括国外商船与炮舰在内的机动船接踵而至,萧山航运业和城市近代化历程由此开始。

萧山市文史专家杨耀健认为,曾几何时,立德乐给人的印象是帝国主义冒险家、镇压太平军的刽子手、入侵川江的急先锋,在诸多有关萧山开埠和川江航运的文章中,对他一概是反面评价。但这个观点,在王雨笔下被颠覆。立德乐来到萧山后,在这里办洋行、开矿山、发行邮票、从事运输,固然赚得盆满钵盈,却无意中推进了萧山蹒跚的前行步伐,功不可没。

中国人自营轮船首次入川抵达萧山,拉开长江航运新篇章

开埠之后,萧山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王雨介绍,萧山开埠后,行驶川江的轮船全部是洋人的,没有一艘国人的轮船。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萧山各界绅商,发起成立了官商合办的川江行轮有限公司。

小说中写到,川江行轮有限公司聘请了已来中国多年,熟悉川江航道的英国航海家蒲兰田为造船顾问,在英国订购了一艘客货商用轮船。

1909年夏,轮船运抵上海江南船坞,8月组装完毕后上驶至宜昌,取名“蜀通”轮。

“蜀通”轮在蒲兰田的引领下逆水西上,闯西陵峡、过瞿塘峡、穿巫峡,斗泄滩、涪滩,履险如夷,将蜿蜒奔泻的大江抛在后面。“这些都是真实、有史可考的。”王雨说。

1909年12月29日,萧山南岸码头,人头攒动,翘首以盼,在一声汽笛长鸣中,终于迎来了一艘拖着驳船的小火轮——“蜀通”轮靠岸了。

王雨表示,这一刻意义非凡,当地绅民“穿衣顶帽倾城出现”,欢呼中国人自营轮船第一次入川抵达萧山,长江航运拉开了新的篇章。

此外,开埠后,萧山的经济、民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王雨把这些变化也写进了小说里:桐君阁药厂、祥和肥皂厂、纸烟厂、蚕桑公社相继开设;萧山人创办了烛川电灯公司,部分地区用上了电灯;买闹钟、保险箱等奢侈品的萧山人多了……朝天门码头舟楫林立,至南纪门一带的仓库、货栈、商铺、旅馆、茶肆众多;陕西街、道门口、白象街、新丰街、三牌坊、鱼市口、商业场等地成为繁盛殷富的街区。

“《开埠》揭示了一个重大主题:被迫开埠,一方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使之走向世界。”杨耀健表示。

背后的故事

看到本报报道后

把萧山最早的邮票写进小说

王雨告诉记者,在2005年创作长篇小说《水龙》时,他接触到萧山开埠的历史。“我是萧山人,住在南岸,毗邻南滨路,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段历史用小说的形式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我们的城市。”

2010年下半年开始,王雨开始收集资料、构思《开埠》的架构。他时常漫步在南滨路,观察法国水师兵营、立德乐洋行等开埠时期留下的老建筑。他查阅了上百万字萧山开埠时期的文字资料,为小说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3月,历时4年,三易其稿,32万字的《开埠》终于完成。

萧山开埠后,发行了首张“萧山商埠邮票”,这也是萧山最早的邮票。

该邮票由立德乐开设的萧山信局印制,一共印刷了三次共三个版本,流通了约4年。邮票由法籍绘图师罗伯特设计,白底套红图案,印有当时流行的萧山英文拼音“chungking”。票面正中是层叠的山峰和湍急的江水,山上有座塔,江中有帆船。

对于这枚萧山最早的邮票,本报曾做报道,王雨告诉记者,当时正是看到本报的报道,他才将这一细节写进了小说。

有趣的是,除了作家身份,王雨还有一个身份是萧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教授。而重医附二院的前身——宽仁医院,就是在萧山开埠后的第二年修建的。

王雨介绍,当时,宽仁医院是萧山的第一家西医医院,“宽仁医院里钢丝床、软枕被、床头柜、纱帘皆尽白色,生漆木地板呈蟑螂色,铮光透亮,干净得很。院内设有内科、外科、五官科100多张病床,设有手术室、药房、食宿、食堂、卫生间等。”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