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文化 > 正文

[开州区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第一次辞职

2019-10-24 11:02:25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第一次辞职

刘伯承元帅曾这样说过:“我是旧军人,也是四川军阀!我和朱老总都是半生军阀半生革命。”那么,一代开国元勋是如何从旧军人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呢?历史的契机正是出现在了1923年。

这年年初,趁着川军内讧,北洋军阀曹锟、吴佩孚调集五省兵力,以川边镇守使陈遐龄和刘湘为内应,以兵败湖北利川的杨森为前锋,由湖北恩施、利川一线大举入侵四川,这一仗打的是谁呢?正是川军中以熊克武、但懋辛为首的“九人团”。

“九人团”是指20世纪20年代前后,四川国民党内以熊克武为首的派别。因九人早年均留学日本东京,都是同学、同乡,在辛亥革命与捍卫民主与共和制的斗争中,九人均如影随形,久而久之被大家称为九人团。

面对来势汹汹的北洋军,防守川东边界的第一师李萼旅,立刻向东防督办但懋辛告急,但懋辛则命令第二混成旅火速前往增援。这第二混成旅可以说是“九人团”手里精锐中的精锐,旅长张冲也是“九人团”的成员之一,而第一团的团长正是已过而立之年的刘伯承。有趣的是,这个张冲是个有名的“长衫子将军”,只管当官,不管打仗,一逢战事则授权刘伯承指挥全旅,所以,接到但懋辛的增援令,刘伯承立刻率领部队冒雨急行军,赶到万县对岸的川鄂要道龙驹坝。为了减轻一师正面的压力,刘伯承决定趁敌人立足未稳之际,选择僻静小道,神不知鬼不觉地越过七岳山,奔袭观音寺这一咽喉要地,而观音寺的北洋军呢,则完全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着,他们在刘伯承的突然袭击面前是惊恐万分,立刻溃乱。

正当刘伯承得手后,准备回头再找杨森算帐时,却突然听说驻守忠县的杨春芳的部队发生了兵变,把万县给抢占了。对于同属川军第一军的杨春芳倒戈投靠杨森,刘伯承非常气愤,他当即抽兵调头,解救万县之急。

此时,部队经过几天的行军作战,十分疲劳,走到一个叫赶场坝的地方,已经是深夜,许多人走不动了,都希望休息一晚,明天再走。见此情景,刘伯承把部队集中起来说道:“我知道你们很辛苦,我十分感谢。我们如果明日赶到万县,敌人可能已经完全做好了准备,攻城肯定十分困难,伤亡会很大。但是,如果我们今夜赶到万县,进行奇袭,敌人必然不备,万县很容易复得。‘攻坚城以奇袭制胜’,这是军事上的常规,其利与弊,请大家选择。”于是,因为刘伯承的一番话,部队再次急行军九十里,于第二天拂晓从万县(现万州)西面发起了猛攻。

而驻守万县西面屏障的团寨子守军则是在睡梦中被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惊醒,只见天空火龙飞舞,刘伯承的部队从云梯、从炸塌的寨墙缺口冲进寨子,仓惶间,敌军纷纷溃逃。而刘伯承则带领部队乘胜追击,直奔万县。毫无准备的杨春芳惊闻“川中名将”——以悍勇著称的“独眼军神”“刘瞎子”已经兵临城郊,根本不敢恋战,慌忙带领部队弃城而逃,万县也因此失而复得。

1923年初的这几仗,刘伯承带领部队东奔西突,打得是神出鬼没、酣畅淋漓。然而,这个仗却也是越打越乱,越打越累。因为此时的“九人团”实际上是仅以一军之力陷入了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一方面与反叛川军围绕成都展开攻防争夺,另一方面则要抵挡北洋军入侵川东。正所谓“救兵如救火”,骁勇善战、名震川中的刘伯承则正是“九人团”眼中的“救火英雄”。

刘伯承刚夺回万县,正要集中下游部队迎击杨森的时候,成都告急。原来,吴佩孚除大举用兵川东战线外,还派川边镇守使陈遐龄部队配合邓锡侯、陈国栋等几个作乱军阀包围了成都。而熊克武此时正身在成都,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承只好放弃万县,奉命西上驰援。

然而,这驰援的脚步刚刚迈出,与联军兵围成都遥相响应的杨森和湖北军赵荣华又在吴佩孚的支持授意下,派兵沿江而上过涪陵,继而进攻重庆。

1923年4月2日,重庆告急,同一天,成都陷落。刘伯承对当前的情势非常忧虑,他深夜写信给但懋辛,建议不能硬拼,应主动放弃重庆,以集中兵力先夺回成都,待机反攻。4月4日,刘伯承接到回电,但懋辛并未采纳建议,而是以“此时若退出重庆,则全局瓦解”为由,命刘伯承即刻从今天重庆市区的两路口全力向唐家沱、黑石子方向从侧翼迎击来敌,并嘱托“时机万迫,火速进行。千万,千万。”

刘伯承接此急件,以军人服从命令为重,立即行动。但当他赶到离寸滩不远的石板桥,刚刚分兵两路上山,东西夹击山上敌人时,刘伯承猛然发现身后方向出现了大批敌人,部队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战斗很快打响了。激战中,刘伯承冒着纷飞的炮火,在前沿阵地指挥。呼啸着的子弹从他周围嗖嗖穿过,不少人在他身边倒下了,但更多的士兵目睹着自己指挥官的坚定沉着,奋不顾身,一个个更加斗志昂扬,舍生忘死。双方浴血奋战了六个小时,敌军却是越打越多,到晚上十点,苦盼的援兵不见踪影,而刘伯承亲自率领的三支队却已是陷入了敌人的包围

夜幕下,黝黑的天空火光四射,刘伯承敏锐地察觉到,左面枪炮声虽激烈,却无目标,他由此判定左面围敌应是不善夜战、对地形不熟的北洋军。刘伯承当即集中部队,以夜虎扑食之势,猛地把北洋军的防线撕开一个大口,突出重围。

当晚12点,刘伯承接到了但懋辛的撤退电令,命部队节节撤退到四川遂宁集中。1923年4月7日,刘伯承率队到达合川,宿营于城内商会,部队在这里整整驻扎了七天。

在这几天里,刘伯承沉浸在复杂的心境中。4月6日,重庆失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诽谤和攻击,把战争失败的责任推到了刘伯承的身上。有功被压制,无过遭非议,此时的刘伯承烦闷、苦恼,愤恨难平,他感到了深深的疲倦,更有着一种屈辱感在心中不停地搅动着:此次川东军事失败,责任何在?第二混成旅向来以一当十,冲锋在前,自己更是多年东奔西杀,舍生忘死。难道某些人竟视而不见?部队驻扎万县,家乡近在咫尺,理应归家省亲,探望年事渐高的慈母,但为了照应繁忙的军务,自己“数过家门”而不入;而张冲为了庆贺自己讨个小老婆,可以全然不顾军务,明令旅直属队放假三天,公理何在?关键时刻,那些口头标榜革命的人,各打各的算盘,为了保存实力,宁愿牺牲友军,不肯相互支援,这又是为了什么?刘伯承努力想把这一切都压在心里,但他珍惜荣誉,讲究是非曲直,内心的不平让他的心口上犹如顶着一块石头,非常的痛苦。

在这几天里,刘伯承有时也外出走走散散心。但眼前所见的是合川城里市场萧条,街面冷落,商民叫苦,百姓呻吟,他的耳边不由回响起家乡的民谣:“官如梳,匪如篦,军队来了犹如刀子剃”,刘伯承的心里充满了悲愤和失望。自己奋战不就是为了仗剑救民于水火吗?可战争无论胜负,所带给百姓的都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战祸兵灾。

连日来,刘伯承茶不思,饭不想,一张使人觉得亲近、英武的脸,明显的消瘦了。1923年4月14日,这一天,他再也呆坐不住了,憋在心里的愤懑需要发泄,毕生的理想需要呼吁。他取下墙壁上的龙凰鸳鸯剑,走到了院子里。夜,月明清风,花,馨香溢人;地上,随春风摇曳的树叶筛落银光斑斑。一时间,古今多少英雄好汉在脑海里闪现。刘伯承猛地抽出系得有龙凤纹饰的双剑,挥舞开来,剑光掠影间,郭振的《古剑篇》脱口而出: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夜深了,刘伯承收回宝剑,却收不回如泉涌的情思。他回到房中,摆开文房四宝,把忧国、忧民、忧军的情思,把奋斗的理想,全神贯注于手中,奋笔疾书,断然写下了辞职报告。在报告中,刘伯承这样写道:“未来前途关系本军生存,如不另委贤能,以资挽救,何以取军事之最后胜利,而拯人民于水火?”

在这之后的十天里,各路通报,情报如雪片似地飞来,呈送到刘伯承指挥的办公桌上,但辞职报告却未被批准,或者根本就让人束之高阁。无奈之下,刘伯承只好留任下来,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从孙中山兴师讨伐国贼的号令中找到了理由和希望,另一方面,随着重庆、成都两城的失陷,刘伯承预感到以熊克武为代表的军事力量已经面临崩溃的边缘,四川有沦为北洋军阀统治的危险。怀着爱国主义的思想、讨伐国贼的崇高责任,刘伯承决定暂时留下来,“以取军事之最后胜利,而拯救人民于水火。”

(冉绢根据刘伯承同志纪念馆提供材料整理)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