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时事 > 正文

吃的和种的要端好同一碗饭 国家粮食安全将强化央地产销共同责任

2014-01-21 17:18:12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吃的和种的要端好同一碗饭 国家粮食安全将强化央地产销共同责任

  端牢

  新华社发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大力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安全责任与分工,主销区也要确立粮食面积底线、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相关部门权威人士认为,这明确了国家粮食安全中央与地方、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国家粮食安全共同责任。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说,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粮食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这项体制的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安全责任与分工,在中央承担首要责任的同时,全面落实省级人民政府在粮食生产、流通、稳定区域市场和粮食质量安全方面的责任,真正建立起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省级人民政府对粮食安全全面负责的体制。”

  任正晓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全面深化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尊重市场的一般规律和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又要考虑粮食作为特殊商品的公益属性和目前种粮农民在市场中尚处弱势地位。关键是合理确定政府干预粮食市场的边界并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核心是要科学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粮食事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都要树立大局意识,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关键是要切实落实好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上下联动,共同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和流通能力建设。”

  据介绍,今后将科学界定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的功能定位、调控责任。地方储备粮主要是用来保应急、控粮价、稳市场,是区域内应急保供的第一道防线;中央储备粮主要用于应大灾、守底线、稳预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撒手锏”。要按照“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责权清晰、监管到位、保障有力”的原则,深化储备粮管理机制改革,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政府宏观调控。

  一号文件强调,主销区也要确立粮食面积底线、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粮食主产区水土劳动力等要素绷得越来越紧。目前全国75%以上粮食产量、80%以上商品粮、90%左右粮食调出量来自主产区。从湖广熟、天下足的荆楚大地到四川天府之国,越来越多鱼米之乡开始靠“北粮南运”填饭碗。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说,近13年,仅东南沿海5省就减少水田1798万亩,相当于减掉福建全省水田面积。城镇用地增加4178万亩,大多占优质耕地。遏制良田被钢筋水泥一圈一圈地吃掉的局面,必须强调粮食主销区责任。

  据介绍,今后国家扶持粮食生产政策进一步向主产区倾斜同时,将探索主销区与主产区、调出区与调入区利益补偿机制,使主产区种粮不吃亏。同时,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将从控制5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开始,由大到小、由近及远,从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使吃粮的和种粮的一样,有不能逾越的红线。 (新华社记者 王立彬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问题关乎国运民生。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我们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在粮食生产“十连增”的好形势下,中央再度鸣响粮食安全的警钟,是基于对世情国情农情的深刻把握和对未来发展的战略远见。应该看到,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是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面前,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问题已经过关。不能因为日子好过了,就淡忘曾经有过的饿肚子岁月。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一旦出了大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到时谁也救不了我们。

  还要看到,我国农产品供求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实现中长期供求平衡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挑战更严峻。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拉动下,农产品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部分农产品需求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供给的增长速度,导致供求缺口逐步扩大。同时,我们还面临着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科技有效支撑不足、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等约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重了。因此,今年一号文件要求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抓紧构建新形势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立足国内基本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也就是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过去我们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强调保全部、保所有品种,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正确选择,事实上我们也做到了。

  (据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