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时事 > 正文

小海镇小海镇环卫所自发实施垃圾分类环保经济双赢,垃圾分类大有可为

2015-08-20 18:40:44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本报记者陆慧通讯员杨亚娟

  8月14日上午8点,小海镇环卫所10多名负责垃圾清运的工人忙完了一大早的垃圾清运,陆续回到了所里。回来的时候,他们每人不约而同都带来一个大口袋,并来到磅秤处集合。看到记者满脸疑惑,小海镇环卫所所长吴俊芳笑了起来,她说:“这是我们所实施的垃圾分类。”她一边说一边打开了工人带来的大口袋,记者看到里面有废纸、塑料瓶等各种可回收垃圾。“废纸9斤、杂塑料5斤……”只见工人们排着队,环卫所办公室工作人员将每个工人捡拾的可回收垃圾进行称重,并认真地将信息填写在登记簿上。

  小海环卫所实行垃圾分类已经4年了。吴俊芳告诉记者,他们所的清运工人很多离家都有十几里路,中午来回奔波十分麻烦。于是,她琢磨着为工人们提供一顿免费午餐。可是资金从何来?吴俊芳发现,小海镇每天都会产生15—20吨左右的垃圾,其中很多垃圾可回收利用。为了有效提高各类资源的回收利用效率,同时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的增量,她向清运工人提出了垃圾分类,所里对工人每天分拣的垃圾进行称重,每月公布,废品变卖的资金集中用于食堂开支。没想到,这一想法得到了工人们的积极响应。

  “可别小看垃圾分类,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还可以减少垃圾处置量,减少开支,意义大着呢。”吴俊芳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食堂每天中午为工人提供一顿午饭,约有18人就餐,总共伙食费为45元一天,一年下来是16000多元,“而垃圾分类变卖的资金每年平均约有2万元,4年来环卫所食堂的开支基本全部来于垃圾分类资金。”吴俊芳说,同时垃圾分类还能减少垃圾清运费。他们所一辆5吨的垃圾清运车来回盐城垃圾焚烧厂一趟,需要费用400多元,而他们所捡拾的可回收垃圾每月就将近六七吨,一年下来可以为所里减少不少开支。

  据悉,垃圾分类收集是遏制生活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的有效措施,也是当前城市优化人居环境的必由之路。小海镇环卫所实施垃圾分类,对于我市垃圾减量的工作大有裨益。市环卫处主任仇志勇向记者介绍,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我市也试行了一些分类收集。比如:分类果壳箱内不同的垃圾,由保洁员用电瓶三轮车分种类收集;在小区内设置建筑装潢垃圾、大件家具垃圾收集点,由专门的车辆运输到双月湾垃圾填埋场;在中转站压缩之前,鼓励操作工捡拾可用的废品,变卖后的资金用于购置操作工的手套、口罩等;在垃圾焚烧发电厂,通过垃圾分拣机,将一些可利用或再生资源分拣出来,集中处置。通过这些举措,我市垃圾分类取得了一定效果。

  “垃圾分类收集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垃圾的减量化。在垃圾减量化问题上,我们也在积极不断地探索。”市城管局副局长杨毅说,下一步,他们将继续调研建设建筑垃圾处理场和餐厨垃圾处理厂,将建筑垃圾和餐厨垃圾从生活垃圾中彻底分离出去,让建筑垃圾和餐厨垃圾变废为宝,再生利用。同时积极引导乡镇环卫所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并深入学校、企业、社区去宣传推广垃圾分类,增强市民垃圾分类意识,让更多的市民熟悉、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不断美化城市环境。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