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时事 > 正文

红色遵义的绿色发展

2015-04-14 01:38:25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4月8日至12日,贵州省遵义市委宣传部邀请了中国新闻界部分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走进遵义,进行了一次“行走红色遵义,见证绿色发展”的走基层采访活动。几天的采访中,记者明显感受到这座红色旅游城市这些年发生的巨变——

80年前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实现了伟大的转折;80年后的今天,红色遵义在发展方式上,也正在实现转折——由粗放式的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变。

有了绿水青山,才有更高层次的金山银山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更高层次的金山银山。”遵义市委副书记陈梓泽说,这一发展理念,目前已经深入到遵义市所辖的15个区县市(县级市)的发展中,800万遵义人,都将端起“生态饭碗”。

前些年,遵义市所辖的各区县市,也曾拼命地发展工业,可由于条件制约,不仅效果差,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在撞了“南墙”后,遵义人清醒了:遵义的优势是生态,围绕生态来发展生态经济才是出路。

在发展思路转变后,发展方式也跟着转变。遵义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保护好生态就是政绩,发展好生态就是最科学的发展。

遵义开始走上新的绿色发展“长征路”。目前,遵义市的森林覆盖率已超过60%,森林覆盖率最高的赤水市,已达到81.17%。

近些年来,遵义市所辖的桐梓、习水、赤水等县市,利用生态环境发展的避暑休闲经济,每年仅吸引萧山市来避暑的老年人就有上百万人。

有了生态环境,才有茅台的持续发展

茅台是遵义市的一张名片,这张名片也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靠生态来支撑的。

遵义市所辖仁怀市茅台镇上的茅台酒厂,建在赤水河边,这里也是80年前红军四渡赤水中的“第二渡”。

“茅台酒的品质,除了其独特的酿制工艺外,离不开当地有机生产环境下生产出来的原生品种高粱,和黑龙江、河南等地的优质小麦,以及没有受到污染的赤水河水。”茅台酒厂相关负责人说。

茅台酒厂建在赤水河边,为的就是取河水来酿酒。如果河水受到污染,那茅台酒也就没有“生存之源”了。而为了保护赤水河的生态环境,茅台酒厂每年都拿出5000万元,用于赤水河的生态环境保护。

同时,仁怀市近年来还对酒厂周围的100余平方公里进行了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竹20万亩。

赤水河流域生产的原生品种“红樱子”高粱,是茅台酒的主要原料。从2000年开始,茅台酒厂直接投资,在仁怀、习水、金沙县,建立起年产达10余万吨的有机高粱生产基地。目前,通过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高粱基地已达62万亩。

一棵竹子改变了赤水人的“生态”

走进赤水,只见溪河两岸是竹,山坡上是竹,农民的房前屋后也是竹……映入眼帘的全是竹。

“一棵竹子,不仅改变了我们赤水的生态环境,也改变了赤水发展的方式,改变了赤水人生存的‘生态’。”赤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阳冰说,竹子已成为赤水人的“象征”。

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后,赤水市开始实行“山上栽竹,石上种药(赤水的特产金钗石斛),林下养殖(赤水特产乌骨鸡)”的立体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方式。到目前为止,已新种竹80余万亩,竹林面积达130多万亩,种植金钗石斛5万余亩,年出栏乌骨鸡500多万羽。

围绕种竹,赤水市延伸出二、三产业。首先是引进竹加工企业,建成了“竹循环产业、酿造、特色农产品、旅游商品加工”为主的生态循环工业体系,并通过不断拉长、延伸竹加工产业链,形成了“建材、造纸、竹集成材、竹地板、竹纤维、竹工艺品、竹笋生态食品”等10多个领域、共250多个品种的加工产品,使竹子的开发利用率达90%以上。以竹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已占赤水市工业总产值的78%。

围绕竹子发展旅游业,是赤水转变发展方式后发展起来的又一重要产业。据介绍,截至目前,赤水全市已建起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4A级景区4个,竹城、丹霞城、休闲旅游度假体验城等,7个生态湿地和12个高山旅游度假区,以及为旅游服务的4个五星级、12个四星级酒店、30家商务酒店和500家乡村客栈。全市旅游从业人员已达3万人以上。近年来,赤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均在30%以上。

如今,赤水已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从2010年以来,赤水的GDP年均增长17.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8%,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0.3%。

一棵竹子,还把赤水的农民留在了土地上。李阳冰说,几年前,赤水有8万多农民在外打工,如今,这些在外打工的农民中,已有5万多人回到赤水,从事种竹及竹加工产业和旅游业。2014年,赤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比贵州全省平均数高出2000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的排名中,由以前的84位上升到第26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