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经济 > 正文

三问货币信贷走势 “流动性紧张”会否再度来袭?

2014-01-16 17:37:10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三问货币信贷走势 “流动性紧张”会否再度来袭?

  2013年我国人民币存款

  增加12.56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1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

  去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逼近8.9万亿元,创出4年来新高,社会融资规模更是以17.29万亿元的水平刷新历史纪录。但与此同时,去年我国银行体系又连续多次出现了流动性紧张局面。

  如何看待“流动性紧张”和“贷款创新高”的同步上演,今年“钱流紧张”会否再度发生?

  1

  “钱紧”与贷款创新高

  去年缘何上演“双簧戏”?

  在贷款量和融资规模纷纷创出近年新高的同时,去年我国银行间市场却频频上演流动性紧张的大戏。

  继去年6月20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升至13.44%的年内高点后,每到月末,货币市场各期限利率水平均会有所上扬,在去年12月下旬的几天,利率水平更是一路飙升,向年内次高发起冲击。

  一边是信贷投放创新高,一边是利率水平创新高,银行资金面的这一诡异现象耐人寻味。

  “去年的社会融资规模虽然攀升至历史高点,但细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实相当一部分资金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而是在银行系统里打转。”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月末资金需求较大、央行流动性闸门收紧、同业市场疯狂拆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量本该投放到实体经济的资金,暗度陈仓进入到投机市场。

  在专家看来,“钱紧”与贷款创新高,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银行大量信贷资金投入到钱生钱的高收益领域,体外循环的雪球越滚越大,形成巨大的“钱窟窿”;另一方面,鉴于市场压力,央行又不得不投放更多的资金去填补窟窿,导致恶性循环不断上演,结果资金价格越来越高,企业融资难度越来越大。

  2

  收紧还是放松

  “钱紧”局面会否再度发生?

  如果给近年信贷和融资规模的增长绘条曲线可以发现,过去几年来,流动性投放呈现不断上扬的局面。目前这一状况已引起决策层高度关注。无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政策信号看,还是从管理层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角度考量,金融机构“降杠杆”的大幕已经拉开。

  从去年下半年起,“降杠杆”已成为央行货币调控的一大思路。央行日前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在近几年较大幅度“加杠杆”后,经济可能在较长时期内经历一个“降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

  “央行提出‘降杠杆’‘去产能’,意味着相对于过去几年而言,今年货币投放的闸门将有所收紧。”中国社科院重点金融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判断。

  近期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降杠杆”的开始:起到向市场投放资金作用的逆回购操作,目前已连续五期暂停,明确传递出“紧平衡”的政策信号。而央行日前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也提出,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适度”两字颇有深意。

  对于今年的货币信贷走势,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条件既不太松也不太紧,为经济平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专家认为,受央行货币调控“降杠杆”的开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难有明显改观、外部资金大进大出等因素影响,今年银行资金的周期性紧张现象或将成为常态。

  3

  升值还是缩水

  百姓财富影响几何?

  货币信贷形势的新变化,对百姓财富的积累无疑将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经济学理论,货币投放与物价上涨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往往容易带来物价、资产价格的高企。“2009年我国信贷投放达9.6万亿元,就曾助推物价、房价的大幅上涨。现在随着‘降杠杆’的开启,今年物价大幅上扬的概率不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鄂永健认为。

  “降杠杆”的开启对股市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进入新年以来,不少股民发现,股市没有走出开门红的行情,而是持续出现阴跌走势。对此专家认为,大盘震荡一方面源自IPO重启压力,另一方面也与资金面持续收紧分不开。

  “降杠杆”的开启还有可能对影子银行和理财市场产生间接影响。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认为,按照监管层控制表外融资、逐渐监管影子银行的思路,影子银行扩张势头有所收缩。而金融专家赵庆明认为,随着政策的收紧,影子银行的风险或将有所暴露,届时不排除一些房地产项目资金链断裂的可能,与之相关一些高收益理财产品到期兑付或会受到影响。

  中金公司的一份报告认为,“降杠杆”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将加大未来房价走势的不确定性。

  (据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