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日报讯 (记者 何清平)“把材料交到窗口就不用再管了,现在办事方便多了。”1月29日,永川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一名企业职员花了不到10分钟时间,就办好了单位新进员工社会保险的相关手续,她很满意:“要是在以前,我要从一楼的就业大厅跑到二楼社保大厅再到三楼的医保大厅,还得挨个排队。”
在该区,这样的行政审批办理速度已是常态。“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我们对群众反映的‘脸难看’、‘事难办’、‘门难进’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整治。”该区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说,过去一年,永川对全区涉及行政审批职能的36个部门所有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经过“削权”、“瘦身”、“提速”,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首先是“削权”。凡是市场主体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不再实行行政审批。取消行政审批项目51项,以区审改办名义公布行政审批617项权力清单,实现行政审批清单之外再无权力。55项涉及农村、农业、点多面广的审批事项下放镇街,农民群众就近办事更方便。
其次是“瘦身”。取消无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申请材料、同一部门重复收取的申请材料、前置审批结果以外的申请材料,共计减少申请材料951个、审批环节790个。
再次是“提速”。承诺审批事项改为即办审批事项,实现应改必改,压缩承诺办理时限。实施建设工程并联审批,工业项目26个工作日、非工业项目30个工作日内办结从土地供应到竣工验收所涉行政审批事项。
“材料交到主办部门后,就不用再管了,主办部门负责协调后续手续。”一名享受过“直通车”服务的企业负责人说,“不再‘跑部’批件,企业运行效率提高了。”
审批环节宽松了,后续监管收紧了。根据谁许可、谁监管、谁负责原则,环保、市政、水务、食药监、消防、文化执法等相关区级部门相继出台小型餐饮、娱乐、畜禽养殖、水域滩涂养殖、占道经营、公路开挖、洗车场、排污口设置、高层建筑等方面的监管举措,38项行政审批调整为过程监管,“迷恋”审批、“迷茫”监管问题得到较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