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大融城LED 屏曝光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失信被执行人主动联系法院,履行还款义务。记者昨日从江北区法院获悉,类似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这是该院通过拓宽失信人员公示平台,压缩被执行人逃债空间举措的一大成效。
位于江北区商圈的大融城,人流量巨大。江北区法院为此寻求协助,将纳入失信名单的被执行人,除在全国法院执行案件管理系统发布之外,利用起大融城的LED屏幕进行曝光。两年来累计滚动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800余条。
自2015 年被最高法院确定为“有效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示范法院”以来,该院严格执行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两年来累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7158 人次,除了商圈LED 屏幕,该院还在报纸、江北区官方微信平台、市高法院公众服务网、院门户网站、社区张贴栏发布失信名单5000 余人次,罚款27 件次,罚款金额20 余万元,司法拘留152 人,督促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案件2027 件,累计兑现案款3.2 亿元。
同时,该院构建联动惩戒机制,对纳入失信人员加大惩戒力度,联合公安、工商、银行、行业协会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织密联动惩戒网络,压缩恶意逃债空间。在失信被执行人无法乘坐飞机、高铁、办理信用贷款的基础上,进行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入境。开展“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活动,对转移财产等情节严重的失信被执行人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截至目前,累计发出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入境决定书130余份,移送公安机关拟追究拒执犯罪3件。
针对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违反“两限”的被执行人加大拘留、罚款适用力度。截至目前,对违反“两限”失信人员罚款27件次,罚款金额20 余万元,司法拘留152 人。此外,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通报,供相关单位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贷款、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向失信人员的工作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通报失信情况,限制失信人员晋升职务、评优评先等。
重庆法制报 重庆长安网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