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报刊 > 正文

异地搬迁+乡村旅游 大木乡10年磨剑脱贫奔小康

2016-04-01 14:50:13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异地搬迁+乡村旅游  大木乡10年磨剑脱贫奔小康

令人羡慕的漂亮农舍

核心提示:

3月29日,我市“总编台长看扶贫”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涪陵。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来自中央媒体驻渝机构和市级媒体的总编、台长和记者们奔走于乡镇村落、田间地头深入采访,并运用全媒体手段予以充分宣传和展示。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永才充分肯定了涪陵区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果。他表示,去年底,涪陵在全市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给其它区县作出了榜样。特别是在准、精、实、效方面,围绕“扶谁的贫”、“怎么扶贫”、“谁去扶贫”和“创建扶贫长效典范”作了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成效显著。尤其在提升“造血功能”上有着很多好做法、好经验,值得大力宣传和推广。

异地搬迁+乡村旅游

大木乡10年磨剑脱贫奔小康

云遮雾绕青山隐,蝶飞蜂舞暗香来。这似乎很难将被誉为“山城版普罗旺斯”的大木花谷与涪陵“最贫穷的乡镇之一”联系在一起。

然而这就是事实。大木花谷位于涪陵区大木乡,地处武陵山山脉,海拔1000米左右。而大木乡位于涪陵区东南部,是涪陵、武隆、丰都三县交界之地,幅员面积96.3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其中市级贫困村就有5个!2015年末人口为1924户4204人,2014年末有建卡贫困户149户504人。耕地12165亩。“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边远高寒地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农户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乡政府驻地更是典型的‘抬脚就走完’的袖珍型场镇”,大木乡党委书记杨伟说。

据该乡宣传统战委员白建银介绍,2006年,全乡GDP总量仅为1841万元,乡财政总收入5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22元。如何突破贫困瓶颈,实现脱贫致富,10年前,这一系列疑难问题摆在了大木乡面前。

“3456工程”引领“整乡脱贫”

2007 年初,大木乡结合前期实践基础,按照“保护生态谋发展,发展旅游促脱贫”的工作思路,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提出了在全乡探索实施“3456工程”的“整乡脱贫”扶贫攻坚新思路。“3”即“三驾马车”:以异地扶贫搬迁为基础,以乡村旅游扶贫为龙头,以特色支柱产业为支撑;“4”即“四个一”目标:户均有一项增收项目,掌握一门以上生产技能,年人均增收 1000 元以上,转移 1 名劳动力; “5”即“五个全覆盖”:广电通讯全覆盖,通组连户道路全覆盖,安全饮水全覆盖,养老保险全覆盖,村级办公阵地全覆盖;“6”即“六个结合”措施:低保与扶贫“两项制度”相结合,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基层组织建设与“五无村”创建相结合,转变群众发展观念与提高群众法律意识相结合,村容村貌改善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农民素质提升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同时,制定出台了“整乡脱贫”实施方案,明确了“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逐年实施。

异地搬迁奠基“整乡脱贫”

针对高山居住人群推进异地扶贫搬迁,不但可以减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户覆盖率,更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大木乡于2006年争取到扶贫移民集中居民点项目计划。乡政府包村驻社干部走村入户,召开院坝会,为农户讲政策、算搬迁帐。通过广泛征集民心民意,确定了分散与集中安置扶贫移民相结合的原则,敲定了在迎新社区建设“大木异地扶贫搬迁一条街”的项目实施方案,并在当年完成了55户192人的集中安置,建成了涪陵区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异地扶贫搬迁居民示范点。

宏远吉祥酒楼的老板张志远正是其中的受益者。他告诉记者,他家人口6人,原住迎新村四社高山上,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200元。当地政府实施异地搬迁,直接就补贴了7000元,自己再花上6万元,如今住进了这栋漂亮的,内含14间房间28个床位,能同时接待200人就餐的新房。他加入扶贫办牵头成立的农家乐协会,积极参加各类乡村旅游从业培训。去年,农家乐实现营业收入20万元,有车有房的小康目标终于成真。现在,作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的他,除在旅游高峰期聘请8人帮忙从事接待工作外,还常年聘请 2户贫困户,带动每户增收2万元。

有了迎新社区异地扶贫搬迁的“现身说法”,大木乡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迎来了“井喷”时期,几年来,大木乡先后投入扶贫移民资金 183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专项资金 440万元,建成集中居民点6个,搬迁高山农户183户512人,农户集中居住率达到60.6%,为整乡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木模式”盘活“整乡脱贫”

像张志远这样开办农家乐的不在少数。记者看到,在“搬迁一条街”两侧,一排排五颜六色的房子装饰着大木乡的脱贫致富梦。据介绍,2006年,大木乡引进重庆天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了有中国的普卢旺斯和重庆第一高山花乡之称的“大木花谷”景区,掘得了乡村旅游的第一桶金,并探索形成了乡村旅游扶贫的“天木模式”:即天木公司流转周边农户土地,农户每年领取土地租金,租金每五年增长20%;贫困农户通过在花谷景区就近务工,成为产业工人,增加务工收入,实现稳定脱贫。在大木花谷发展的10年间,企业累计支付农民土地租金410万元。2015年底,迎新社区乡村旅游经营业主(包括农家乐、小作坊等)达到207户。

通过景区带动,全乡乡村旅游扶贫产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先后推出大木林下花园、大木花溪、岩上花园等景点,形成了“一谷一溪三园”景区开发格局。其中,大木花谷、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均在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按照道路围绕旅游修、房屋围绕旅游建、水利围绕旅游兴、产业围绕旅游调的思路,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360万元,建成了大木乡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带。在景区内和附近以农庄酒店为主,吸引高端游客和会议住宿,在其余乡村以农家乐为主,吸引散客和个性游客。全乡先后发展农庄酒店14个,小型农家乐310家。大木乡2011年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2年成功举办重庆首届避暑休闲扶贫乡村旅游开村仪式。2015年,全乡乡村旅游收入达6000余万元,同比增长20.83%。实现休闲农业接待 32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额达 5600元,盘活了大木乡整乡脱贫的区域扶贫全局。

“一村一品”支撑“整乡脱贫”

“一乡一业”不足以支撑全乡经济发展,多元发展是整乡脱贫的必由之路。见到宣王村红河谷采摘示范园业主余登合时,他正在忙活。“我的主要产品是桃子、李子。”他谦虚而言简意赅。

这只是大木乡多年打拼,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大木乡每年都会出资20万元,补贴农户购买糯玉米种,发展种植4000亩优质糯玉米,按照每斤2.5元计算,农民每年的糯玉米收入就有2000万元;稳步发展高山蔬菜1500亩,按每亩4000元计算,农民每年收入600万元。全乡发展了1家定点旅游购物场所、2家旅游商品专卖店,培育了6个旅游商品生产基地,2家旅游商品生产、销售龙头骨干企业,重点推出糯玉米、肾豆、蜂蜜、高山蔬菜、红心猕猴桃、天麻、黑土猪、山羊等特色旅游商品。加大农业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完成国家“三品一标”认证2个,培育重庆名牌农产品1个,形成了 “一村一品”产乡融合、多业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10年来,全乡以异地扶贫搬迁为基础,以乡村旅游扶贫为龙头,以特色支柱产业为支撑,先后启动90 个试点项目使荒山变宝地,坎坷变通途,村容村貌、生产生活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贫困乡到脱贫示范乡的快速跃升。2015年全乡GDP总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118万元和10378元,分别是2006年的12.5倍和4.28倍。

“户脱贫、村销号、乡摘帽”,十年磨一剑,一份独具特色的大木乡整乡脱贫,全面小康的扶贫开发答卷正徐徐展现在我们眼前。

记者 王伟 宋果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