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能源观察 > 新能源资讯 > 正文

瞄准A00级车电动车市场 欧拉R1能救急长城新能源短板吗?

2019-01-02 18:08:47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当A00级车在主流车企产品布局中的地位逐渐下滑,12月26日,长城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欧拉,却上市了一款A00级电动车欧拉R1。新车共推出六款配置车型,官方指导价区间11.48-13.78万元,补贴后售价区间5.98-7.78万元,并为用户提供3年或12万公里质保服务,8年或15万公里三电核心部件质保服务。

“A00级电动车市场增速虽然放缓,但是这个市场的容量依然很大,放缓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现有的产品不行。”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欧拉品牌总经理宁述勇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

长城汽车认为,欧拉R1的优势在于采用正向研发。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受补贴政策的推动,不少车企的新能源产品底盘都是在燃油车的基础上简单改装,也称“油改电”,这会带来车辆重心改变、高压电架构改变等问题,并可能致使电池包形状不规则,影响续航里程和产品稳定性。

据了解,欧拉R1基于长城汽车投入几十亿元打造的纯电动专属平台——ME平台而来,综合续航里程最高可达351km,实现1度电行驶超过10公里,60毫秒内自动安全断电,拥有416项整车安全防护,且60%以上车身采用高强度钢。此外,由于ME平台采用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欧拉R1不仅搭载了科大讯飞云语音控制系统,还可实现自动驾驶、代客泊车、定点远程召唤、自动充电等场景应用。

今年车市整体遇冷的大环境下,新能源汽车保持了高增速。但在补贴政策退坡和双积分政策的压力下,合资品牌和新造车企业纷纷加快了产品投放节奏。相比上汽乘用车、吉利等自主品牌,长城汽车的新能源产品来得相对较晚,积分压力也比较大,2017年油耗负积分排名第二。

2018年8月20日,长城汽车正式发布了新能源品牌欧拉,并发布新能源路线图,计划在2025年以前,基于5个车型平台推出包括纯电动车、插电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车共计12款产品,涉及长城品牌、光束汽车品牌及欧拉品牌。

据悉,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第一步是推出欧拉品牌与其旗下的汽车产品,第二步将推出长城宝马合资的光束汽车品牌产品,力争要做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主流汽车品牌。长城汽车规划于2025年,实现100万辆新能源销量。其中,欧拉品牌聚焦10万元以下的纯电动车市场,规划iQ和R两个车型系列。8月31日,紧凑级纯电动SUV欧拉iQ正式上市,主要面向出行市场。截至11月底,欧拉iQ累计销量达2460辆,销量助力有限。4月份上市的插电混合动力汽车WEY P8,截止11月底累计销量也仅有3072辆。

相比之下,新上市的欧拉R1和计划于明年年中上市的欧拉R2,将更承担着长城汽车新能源产品“走量”的重任。两款产品所在的A00电动车细分市场,2017年实现了三位数的同比增幅,2018年整体市场环境遇冷,但A00级电动车1-11月依然保持了27%的高增速,虽然整体销量向A级电动车转移,但A00级纯电动车依然是最大的纯电动车市场。宁述勇也称,该市场销量放缓的原因主要是先有产品不行,长城汽车希望抓住该市场的消费升级潜力。欧拉R1自11月1日开启预售后,10天的时间内订单突破了3000台。

为了应对新能源政策压力,迅速打开市场,欧拉品牌还尝试了全新商业模式。据了解,欧拉品牌将在渠道覆盖、交易模式、新金融、新出行、二手车梯次利用和新营销共6个方面,构建全新商业模式。渠道上,欧拉汽车采用欧拉之家、欧拉体验店和欧拉智慧门店三种形态的终端店模式,并结合线上直销和第三方大客户销售模式,而共享出行品牌“欧拉出行”也已经正式启动运营。

2018年,不论是新能源产品布局,还是新出行业务,传统车企和新造车企业的“新四化”激战已经开启。产品层面,车企因战略差异切入的细分市场不尽相同;共享出行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下半年有9家车企陆续宣布布局网约车等按需出行业务,例如东风汽车、宝马、上汽集团等等。除了争抢共享出行业务,对于长城汽车来说,更迫在眉睫的压力在于,能否通过押注A00级电动车市场实现“后来者居上”,仍待市场检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