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观察 > 产经 > 正文

“病”倒一片 共享单车行业迎来新的“阵痛”

2018-06-07 16:03:12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上海报道(记者 张仲超)从170万辆到100万辆,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上海的共享单车行业告别“大乱斗”时代,逐渐步入有序竞争。然而,车辆数的骤减却让用户不时体验到“无车可骑”的尴尬,更让一些用户不满的是,坏车率的攀升让“扫码即走”越来越难实现。两年前,共享单车的出现填补了出行领域“最后一公里”的空白,但如今看着路上频频出现的故障车,未来该产业是否会名存实亡成了不少市民担心的问题。

链条生锈、刹车松动 共享单车“病”倒一片

市民吴女士是共享单车的“死忠”,平日三公里内的距离,她都习惯选择共享单车而非公交车。然而6月1日,吴女士从武宁路地铁站一号口出站后,却发现“车到用时方恨少”。“地铁站外这么大一个路口,一号口门口就只有两辆共享单车,一辆摩拜和一辆小黄车ofo。”更让她郁闷的是,当她扫码开锁一辆摩拜单车准备出发时,用力一踩却发现链子掉了。“因为已经开了锁,所以停好之后必须要交一块钱的使用费,当时挺生气的。”随后她沿着武宁路找寻了一段,发现了两辆并排的小黄车,然而走近一看两车都没法上锁。又走了100米后,她才最终骑上一辆“落单”的摩拜。“一路上非机动车停车线内也只有零星看到一两辆共享单车,感觉车子少了很多。”

2017年8月,上海市交通委的一纸告知书,给此前在上海“野蛮生长”的共享单车行业套上了紧箍咒。市交通委要求各共享单车企业,在上海暂停新增投放车辆,同时要求企业及时清运违停和积压车辆。这之后,不少市民反映,单车的投放秩序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如今,部分市民发现,一些过去“车满为患”的地区如今却难觅共享单车的“身影”。

家住上海西藏南路地铁站附近的市民曾小姐过去习惯每天骑20分钟共享单车去上班,然而最近她发现,家门口的共享单车数量锐减。“我是摩拜的忠实用户,但是现在感觉车子少了很多,而且坏车很多,以前基本出门随手就有车可以扫,现在经常遇到扫了APP显示开锁成功但是实际上锁打不开的情况。”她还表示,单车链条的生锈率也很高,脚踏板故障以及刹车松动也是常见的问题,“有次骑到一半发现车子的刹车完全坏了,还好路程短,真的挺吓人的。”

市民邹先生也向本报反映,其曾碰见过在大华三路地铁站附近连扫三辆共享单车都是故障车的经历,“不是刹车不灵就是车头变形。市民王小姐则表示,虽然她遇到的共享单车坏车率没有其他人那么高,但也在十分之一左右,“每天风吹日晒的,到现在快两年了,多多少少会有些小毛病。”

去年7月5日,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发布共享自行车三项团体标准,其中将共享自行车的强制报废年限设定在三年,然而,如今即便是最早投入市场的一批共享单车,“服役”也尚未满三年,但车辆的质量在市民眼中却已堪忧。

对于用户针对故障车多的反馈,摩拜方面表示,公司每一辆单车都安装具有定位功能的智能锁,根据锁上报的数据情况及用户反馈的情况我们的数据平台会判断出哪些车辆是故障车辆,并及时安排人员对这些车辆进行回收维修;同时公司会对使用时间较长骑行次数较多的车辆定期安排回库体检,确保车辆的健康安全,每日故障车及回库体检的车辆总数超过5000辆。“车少是因为我们一方面配合政府的禁投令主动减量,一方面也尽量调度车辆去了需求量更大的郊区,但车辆的总数并未变化。”

ofo方面则表示,目前全上海的共享单车都在做减量,“现在车在上牌照,以后车的保有量可能只有现在的一半,所以最近我们的数量已经减少了。”而对于市民指出的损坏率高的问题,ofo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和市民在对坏车的判断标准上可能有所差异,“市民可能有时候觉得骑行体验不好就是坏车,而在企业看来这些车是缺少保养。”但她坦言,现阶段企业并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给所有的车做保养。

“单车坟场”车多无人领

“单车坟场”车多无人领,车企表示会领它们“回家”。路上减少的车去哪了?一方面,企业声明车辆经历了更合理的调配以及正常的坏车报废才导致部分区域用车减少。而另一方面,从位于上海各个角落的“共享单车停车点”里或许也同样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嘀嗒、嘀嗒、嘀嗒”,伴随着电子锁急促的响铃声,数千辆共享单车横七竖八地躺在南大路665号的一处“五违整治拆房垃圾临时堆放点”,周围是成片的建筑垃圾。由于堆放了大量破损的共享单车,这里也被网友称为“共享单车坟场”。在停车点的一隅,各类共享单车被垒成一座座小山,最高的“车山”达五六米高。成堆的车辆中,以ofo小黄车、摩拜单车、享骑电单车为主,此外,不久前宣布破产的小鸣单车也零星分布其中。数千辆车中,只有一小部分整齐排列,其余均东倒西歪。相比停在路面上的故障车,被“困”在停车场里的车损坏率高出不少,不少车辆车身严重变形,散落的轮胎、钢圈等也随处可见。

在停车点旁的一处小屋内,几名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共享单车都是城管运来的,多为违规停放的车辆。“去年就堆在那了,一直没人来取,卸的时候都是随便扔的,也没停好。”记者从停车点门卫处获悉,近日已有共享单车企业陆续来收车,“上面发过通知了,说以后车子不让运进来了,只允许运出去。”据她介绍,仅5月31日,摩拜单车的运维人员就回收了200多辆单车,每次回收她都会登记在案。

在位于上海江场路寿阳路路口附近的一处“燃气助动车回收点”内,同样堆放着不少共享单车,远远就可以望见堆起的“车山”。6月2日下午,记者前往该回收点,点位上的管理人员表示并不知道这些车是何时运进来的,并谢绝了记者的参观请求。而在采访过程中,一辆面包车从内驶出,车内满载摩拜单车。除了上述两个区域,在上海江西北路海宁路路口附近、制造局路停车场等地都停放着大量被扣的共享单车。

早在去年年初,青年报曾报道过4000辆共享单车被扣于黄浦区某停车场一事,最后共享单车企业与政府部门达成协议,最终陆续取回被扣车辆。而此番,类似的情况再次见诸报端。

摩拜方面表示,针对此次被曝光的“共享单车坟场”问题,会积极和各主管部门沟通,在沟通达成一致后,向主管部门提交取车申请,获得相关部门批复后安排运维人员前往扣车点进行车辆清点、取出并运走车辆。在对取出的单车进行初步检测后,公司会对长时间未骑行的车辆及或有使用时间较长的车辆,统一安排回库体检,经检测可以正常使用的车辆将进行统一清洁工作。而对于部分车辆严重损坏的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可能是由于扣车点对车辆的摆放不是很整齐,导致车辆被挤压变形。“

ofo方面则表示,近两个月,公司在普陀、杨浦、徐汇、虹口、黄浦、闵行等区的停车场都取过车,在取车时会进行分拣,送到仓库后,坏车进仓维修,好车清洗后再利用。

工作量争议引发员工不满

工作量争议引发员工不满,共享单车的“园丁”少了。这半年来,共享单车究竟少了多少辆呢?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根据各共享企业在去年8月报送的数据显示,全市当时约有170万辆车。而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累计清理约80万辆车。根据信息平台监测,目前日均活跃的车辆约60万辆,市面上在用的车辆约100万辆。

在车辆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其中的故障车便会愈发“显眼”。与此同时,也有市民反映,今年以来,路面共享单车运维人员的“露脸率”低了不少,不再似过去随处可见。有市民认为,这也可能是路上一些故障车“无人问津”的原因。

孙师傅是ofo的一名运维人员,2016年11月底入职后工作至今,此前一直在静安区负责小黄车的运维,“工作内容就是在路上找到客户报修的坏车,然后带回维修点维修。”然而从5月中旬开始,他和几名同事一起参与了罢工。

孙师傅称,5月10日左右,公司发布新规要求运维人员每日需从街面找到35辆坏车送修,做不到就要“走人”。“我每天都在做的,一天找到20辆车已经很多了。”孙师傅说,因为觉得自己肯定完不成指标,索性和几名同事一起罢工抗议。

据了解,ofo的运维工作均交由第三方公司负责,而与孙师傅等人签订合作合同的是北京万古恒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古公司)。根据孙师傅出示的由该公司发送的告知函显示,公司曾提醒孙师傅,如果5月18日前其仍未回归服务区域履行合作合同,将视为放弃与该公司的合作。“我们感觉这个行业也不行了,人也走了很多,我们也不打算回去了,现在正在跟公司谈赔偿的事。”

据他回忆,其所在的运维小组此前曾有11人,如今连他在内只剩4人,像孙师傅这样拒绝回去上班的还有十几人,在他们看来,共享单车的竞争已走到尾声,继续干下去“意思不大”。

记者从万古公司获悉,公司目前并未辞退这些员工,一直在联系这些员工,等待他们复工,目前已有两位员工复工。而对于孙师傅等人所谓的运维人员大量流失,万古公司透露,去年年底与该公司合作的运维人员共有520人左右,目前这一数字下降至近480人,波动不大。

ofo公司相关人员则表示,过去公司采用纯人工找坏车的模式,效率比较低,运维人员也容易作弊,把好车拿去送修。去年3月份公司开发了新的软件工具用于找坏车,提高了找车效率,并杜绝了作弊行为。ofo公司强调,公司从未做出过开除孙师傅等人的决定,“他们是觉得自己KPI(关键绩效指标)达不到,以为我们要裁员。但我们给的KPI八成的师傅都能完成,KPI可以调整,不存在KPI达不到就要开除。”对方表示,此事系公司员工在传达消息时发生的误会,事后该员工也和师傅做了解释,但未获得对方认可。

在业内人士看来,类似的员工纠纷只是行业运维人员流失现状的冰山一角。对此,ofo方面也承认,由于采用了新型工具,又赶上冬季是骑行淡季,公司减少了兼职运维人员的数量,“运维人数最多的时候是超过2000人的,现在减少到将近一半。相比其他的友商,我们的运维人数是最多的。”

依据此前发布的团体标准,共享单车企业应按照不低于投入车辆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备运维人员。根据去年年底上海市交通委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9月,在上海投放的共享单车总数约为约178万辆,而其中两大巨头摩拜、ofo两家应当配备的运维人员应当超过3000名。然而随着共享单车的“减量工程”不断推进,由于多种原因,运维人员的数量也有着一定的下滑。如何在此基础上继续保持对共享单车的高效率维护是各企业急需思考的问题。

车损问题如何破局

车损问题如何破局?运用互联网手段1:1置换。业内人士指出,经历了之前行业发展的大开大合后,必须通过立法来规范共享单车行业。今年6月1日,市交通委在官网公布《上海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草案)》),至6月30日期间征询公众意见。市交通委在《办法》起草过程中开展了专题调研,听取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专家的意见,并召开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座谈会。

《办法(草案)》要求,车辆需安装具有车载卫星定位和精确查找功能的装置、使用最长不超过3年。运营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管理队伍或者委托第三方加强对车辆的日常管理,及时收回故障车辆,确保车辆符合规定要求。《办法(草案)》同时要求,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区主管部门建立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动态调节指标,根据车辆的使用周转情况、企业运营维护情况、企业服务评价情况、企业运营管理制度及其实施情况、企业守法情况等因素对运营企业投放车辆实施动态增减调节。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区主管部门根据动态调节指标要求运营企业核减车辆的,运营企业应当执行。

业内人士认为,即将正式出台的《办法(草案)》可以对行业的发展和管理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现阶段,仍需寻找一些办法解决眼前的“车少且坏”的困局。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认为,共享单车找不到的原因目前仍难下定论,“究竟是因为车辆被监管部门收走了,还是运营企业自己回收了?目前似乎看不到准确的原因。从用户的直观感受来看,城市里可供骑行的单车数量是减少了。街头车辆多为坏车,也对用户的使用体验带来了伤害。”他认为,对于坏车需要共享单车企业加强线下运维,及时修理或更换新车。

除了企业需要及时应对外,有共享单车行业资深人士建议,政府也可以尝试打开“以旧换新”的口子,允许企业对路面老旧车辆进行一定范围内的置换。对此,李俊慧指出,车辆置换,本质上以新换旧,政府在管理时,要结合单车企业或平台的前期运营情况,加强对车辆置换投放的监测,避免部分平台或企业打着置换的名义,变相增加车辆投放,重回拼车辆规模的老路。

上海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对于故障车问题,他们希望借助互联网的手段解决。即通过1:1的方式让共享单车企业对故障车辆进行置换,而相关置换工作已经在静安区的部分区域进行试点。摩拜单车华东区公共关系总监朱乾此前也曾在媒体上称:“为改善车辆安全状况,提高市民骑行满意度,经报备市区两级交通管理部门同意,摩拜单车进行了同比例置换。”

上海市交通委此前曾表示,目前绝大多数车辆都接入了电子信息管理平台,每辆车有对应编号,平台也可对跟踪车辆位置。这确保了管理部门可以监控企业置换故障车的过程,包括换下来的车运往何处。另一方面,随着电子信息管理平台的完善,政府也将有能力对故障车辆进行跟踪,确保政府可以逐步掌握车辆的使用情况,并且判断出是否出现了故障。

共享单车前路如何走?

共享单车前路如何走?减量同时完善淘汰机制。

坏车频现,也让一些用户对共享单车行业的前景产生担忧。刚刚形成了骑行共享单车习惯的市民朱女士就担心,随着几家巨头企业破产或被收购,原本用于填补最后一公里空白的共享单车未来恐沦为一个“花架子”。

共享单车行业未来路在何方?李俊慧指出,共享单车行业从此前的大火到现在的降温,说到底还是这个行业本身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于用户押金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对用户押金安全没有尽到保护责任,甚至有挪用不还现象损害了公共利益,进而对整个行业的公众信任带来了伤害,从本质上来看,这个服务要延续下去,首先要重塑用户信心,而要重塑用户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实现押金专款专用,推行免押骑行。其次要做好线下和线上多维运营,其三要和监管部门实现良性互动,为公众出行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可信赖的服务。

上海市自行车协会秘书长郭建荣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规范共享单车行业,一要减量,二要建立淘汰机制。他指出,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保有50万至60万辆车比较合适,既能满足市民的用车需求,又不会侵占过多的城市道路。而且单车数量少了,需要的维护人员也相对减少,比较容易管理。他认为,在停止投放的基础上,上海不仅要把故障车淘汰掉,而且要减少总量。

他还建议,通过对共享单车品牌进行考核实现“优胜劣汰”。由政府部门督促企业遵照标准运营,将那些运维不得力的企业清除出市场。而在企业退市时,也要督促其把已经投放的共享单车清理掉,避免留下“僵尸车”。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