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观察 > 产经 > 正文

网约车政策密集发布 行业乱象频发倒逼监管升级

2018-06-06 20:02:08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祖爽)网约车行业问题频出,监管力度再次升级。近日,交通部、网信办、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加强网约车事中事后联合监管。空姐顺风车遇害案件后,网约车行业顽疾展露无遗,针对网约车的一系列政策频繁发布,网约车监管越来越趋向严格。

政策密集发布

6月5日,交通部、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通知。通知要求,各级有关部门要建立网约车行业联合监管机制。针对未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从事网约车经营、线上线下车辆人员不一致、信息泄露、不依法纳税、不正当竞争、非法经营资金支付结算等违法违规行为,各相关管理部门可开展联合约谈。约谈后仍拒不改正的,可根据网约车平台公司的违法行为严重程度,对其相应采取暂停发布、下架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停止互联网服务、六个月内停止联网或停机整顿等处置措施。

通知还提出,要加强网约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应急响应和处置,探索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监管方式,对平台公司的行政处罚行为通过信用系统进行公告,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部门间和各部门内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探索建立多方协同治理机制。

上个月,交通部还发布了《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6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三年。办法指出,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包括对出租汽车企业(含巡游出租汽车企业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者)、驾驶员(含巡游出租汽车驾驶员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的服务质量信誉考核。

办法对巡游车企业从企业管理、安全运营、运营服务、社会责任和加分项目等五类、共19个项目设计相应考核指标;对网约车平台公司从企业管理、信息数据、安全运营、运营服务、社会责任和加分项目等6类共19个项目设计相应考核指标;对驾驶员遵守法规、安全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实施考核,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考核周期内得分低于三分的,需在计至三分及以下之日起15日内接受培训。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对严苛的网约车政策。5月31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31日通过了《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规定提出,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或者组织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的,由交通行政执法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扣押车辆,并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相关管理规定处以罚款。北京市将建立非法客运举报制度,并对社会公开举报受理机构和方式。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与共享经济分析师陈礼腾认为,网约车作为共享经济下的新业态,给人们的出行带来的便捷有目共睹,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出现效率。但是,网约车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黑车、用户安全、价格偏差等诸多问题。出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政策的出台与不断完善是保障网约车的规范运行的第一步。

监管面临巨大压力

网约车作为一种新业态,近年来发展迅速。据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仅网约专车和快车用户规模已超两亿,整体增速迅猛。其中,网约车用户(不含网约出租车)规模增长了40.6%,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增长了27.5%。以上数据表明,网约车正在成为更多人日常出行的选择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贾路路认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公共交通系统已经难以适应巨大的交通出行需求;而另一方面,网约车的出现正好迎合了市场需求,实现了对车辆和道路资源的有效利用,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与此同时,由于缺乏优鲜的监督机制,网约车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增多。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律师也认为,针对这种势头如火如荼的新业态,监管机构面临着巨大压力:规则适用冲突、多头执法不统一、处理网约车司机与出租车司机间群体性纠纷的维稳压力等等难题。

贾路路分析师进而指出,现在我国网约车监管上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在国家交通运输行政机关;一个是在网约车平台。前者的监管权力来自国家法律的授予,但由于法律制度对新事物的监管存在天然的滞后性和现实的漏洞,因此行政机关只能按照传统的监管模式和方法,自然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反映到现实就是行政机关监管不力,网约车服务消费者权益受损事件。后者的监管权利来自于与网约车用户订立的用户协议。因为网约车平台本身就是网约车市场的参与者、受益者,这种监管天然地就是一种不彻底的监管,一是监管条款制定的不彻底,二是监管条款执行的不彻底,网约车平台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商业利益,会有意无意的放松或者过度监管。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监管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之外,网约车平台也正在展开自查行动。例如:滴滴宣布自5月12日起,顺风车业务在全国范围内下线,停业自查整改一周;在完成整改后,滴滴于5月19日恢复顺风车业务。目前,滴滴顺风车司机和乘客必须完成包括上传身份证、人脸识别等六项措施后才可使用顺风车业务。在“促进网约车安全消费座谈会”上,首汽约车副总裁刘煜巍表示,在公司内部形成了严格的准入审查机制、考核培训机制和车队管理制度,加强对驾驶员的审查和管理,并建立起点对点的精准服务来处理用户的投诉、建议类问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